彼此洗腳

李馬可牧師主講

在進入聖餐前,想與大家繼續思想關於聖餐的事。上次提到,聖餐是一個聚會,主要是紀念主耶穌的死,今天我們會繼續從這角度作進一步思考。

最後晚餐是十架最後路程的起點

主耶穌的死,也就是他被釘十字架這條道路,如果從一個較廣闊的層面來看,自主耶穌出生起,他已經開始走這條路。但我現在說的是釘十字架這道路的最後階段,是由哪裡開始?結束當然很清楚,就是主死在十字架上。論到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最後這段路程的起點在哪裡?

一般人都認為最後晚餐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最後階段的起點。從守逾越節,預備最後晚餐開始,設立聖餐,以此紀念主的死。所以,最後晚餐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這段最後路程的起點。

最後晚餐當天發生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既然最後晚餐是起點,那麼在最後晚餐中所發生的第一件事便是起點中的起點了。第一件發生的是什麼事呢?

第一件發生的事是洗腳,主耶穌洗門徒的腳。也就是說最後這段路,起點中的起點就是洗腳,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洗腳是我們天天做的事,洗澡時也會洗腳,為什麼要在最後晚餐中洗腳?學習洗腳的機會很多,為什麼要選擇這日子?我們知道這件事絕非匆忙中想到,這是一早便預備好的,打從開始便有這計劃。

這起點中的起點,與主耶穌釘十字架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它是十字架的introduction (按:引言)。按我理解,基督教教會中存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要洗門徒的腳呢?我們是否也要洗大家的腳呢?」耶穌說他所做的,門徒也要跟著做。教宗每年會按照節期為別人洗腳,我們是否也應該這樣做?因為主耶穌明明地吩咐我們:「你們也當彼此洗腳。」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是否沒有遵守主的誡命呢?

洗腳的意義

究竟洗腳是什麼意思?這一點不是很多人明白理解的。所以,今天打算跟大家從起點中的起點來看整件事情。

洗腳是當時的一種習俗,而這習俗跟吃晚餐有關,所以兩者關係密切。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當時主耶穌並不是在自己住的地方進行最後晚餐,是他的門徒去找地方的。當時門徒要travel (按:經過一段路程)去那地方,還要買很多食物、用品等,要不然吃什麼呢?也就是說門徒整個下午都在外面奔波、張羅,而主耶穌可能也有其他工作要做,直到黃昏臨近,他們一起去到那地方,準備進行晚餐。

按當時的習俗,赴席進餐前,首先要把自己清洗乾淨。除了洗手,還會洗腳。現在我們不會這樣做,因為現在的人較為清潔。古時的人穿的是涼鞋,光著腳穿涼鞋,走在塵沙滾滾的泥土地上五、六個小時,腳會變髒的,所以到達筵席場地時,首先一定會洗腳。

有一次主耶穌去到西門家吃飯,他說:「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 (路7:44)說他待客不周,沒有盡款待之道。

可見晚餐前洗腳是當時很普通的一種習俗。但主的智慧真是奇妙,透過一件最普通的小事,卻帶出了非常之深的屬靈含義。

洗腳有什麼重要意義,以至主耶穌吩咐我們也要彼此洗腳呢?我們看看經文,思考其重要性在哪裡,以及其重要到怎樣的程度。此事記載在約翰13章1-17節,而洗腳的重要性我們看第8節就知道了。約翰13章8節:「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我們可以理解彼得的心情,主耶穌作為他的老師,走到他面前,拿著一盆水和毛巾要洗他的腳。我想若是你,你也會嚇得不知所措:「這不行!這絕對不行!永遠不能讓你來洗我的腳!我應替你洗才是。」接著主耶穌怎麼回答?主的回答至關重要!「你不想我洗你的腳?你知道不幫你洗腳的後果嗎?你我將視如陌路,毫不相干!」

這番話令彼得立即改口,說:「主啊,洗!洗!洗!請洗我的腳,洗我的手、連頭也替我洗!」因為不洗的後果太恐怖了!一旦不洗,他與主耶穌的關係將會一刀兩斷,完全無分!可以想像彼得當時的臉色可能被嚇得青一陣白一陣!因為他深知主耶穌向來一語千金,從不信口開河嚇唬人,他說的話是真的!如果不洗,他與耶穌從此恩義斷絕,永無關係!這事太嚴重了!非洗不可!否則,一切都完了!不但與老師的關係終止,屬靈上的災難也會接踵而來。

洗腳-生命繼續被主潔淨

洗腳究竟指什麼?,我們無需憑空猜測,主耶穌有其解釋,看下去就知道。

約翰13章10節:「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這裡分為兩個層次的洗,一是洗澡,即清洗全身;二是洗腳,洗的是小腿以下的部分。洗過澡的人,再洗腳就乾淨了。耶穌說門徒已經洗過澡了,是乾淨的,只要再洗一下腳就可以了。但不是每個都乾淨,很明顯13章11節已解釋不乾淨的是猶大。

那麼洗腳是指什麼?我們先將洗腳與洗澡比較一下。洗澡洗的是全身,而門徒已經洗過了,這指什麼?是洗禮。洗禮是清洗全身,除掉過去的舊生命。一個人所有的污穢、所有的罪、所有被肉體控制的舊生命透過洗禮完全被除掉,換上全新的生命。按這裡的意思,一個信了主的人,洗了禮的人,之後不再需要全身被清洗,只需清洗身體某部分,洗腳就行了。

洗代表潔淨,代表清潔所有污穢。換句話說,洗腳代表一個重生的人,生活在這世界上 (按:我們不是即時去到主那裡),仍然有機會沾染世俗的污穢,需要主繼續潔淨。這潔淨不是洗禮,不是說你污穢了,就再申請洗禮。洗禮是一次性的,之後需要的只是部分潔淨,無需從頭來過重新洗禮。這裡告訴我們,信了主的人,生命中還是有不同部分需要繼續被主潔淨,繼續洗腳,相信這方面大家都深有體會。

洗腳是更新

基督徒生命一開始,屬於重生階段。很多教會有個誤會,以為重生便得救了。重生只不過是開始,以後便進入下一階段:更新。要不斷地更新,這階段可用「洗腳」來代表。

羅馬書6章22節:「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這裡說到,從罪裡得到釋放,是起初的一步,即洗澡。釋放以後,便進入下一步,成聖的階段,繼續成為聖潔。要知道得釋放,離開罪以後,並不是就此成為聖潔了,而是需要繼續追求,加增聖潔,最後才達到永生。

主耶穌借著洗澡和洗腳,來表達信徒在世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罪中得釋放,這是一次性的;第二個階段,是生命要繼續成聖,繼續潔淨,這是持續性的。所以,主耶穌說到,我不單要幫你們洗澡,使你們得重生;也要幫你們洗腳,使你們繼續成聖。否則的話,雖然你們已經重生了,若沒有繼續成聖,你都與我無分!這就是洗澡和洗腳的圖畫。

問題是為什麼要在聖餐、最後晚餐的時候突然實踐「洗腳」?它與最後晚餐有什麼關係?不太明白,兩者似乎沒什麼關係,實際上關係很大。為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呢?我們看一下3-4節的經文。

約翰13章3-4節:「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其後便倒水,為門徒洗腳。

就這樣看,這兩節經文放在一起有些奇怪。耶穌洗門徒的腳,是因為他知道神已把萬有交在他手上,又知道自己是從神而來,又要歸到神那裡去。兩者有什麼關係呢?

經文顯明兩者是有關聯的,中文「就」字翻譯得不錯。原文上句是一個participle (按:分詞),即在上句的狀態之下「就」做了下句的事情。

上句第3節說的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可以說沒什麼重大過它了。神將萬有都交在主耶穌手裡,真的非常重大,不是嗎?接著主耶穌說自己從神而來,又要回到神那裡去,這事也非常重大。但突然急轉直下,「就」去幫門徒洗腳,關係何在?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如果說主耶穌知道神把萬有交在他手裡,又知道他從神而來,又回到神那裡去,所以他繼續前行去釘十字架,完成神交給他的任務,這就沒問題,很匹配。因為釘十字架、萬有……都是重大的事。但洗腳這事太小了,看不到兩者有什麼關連。

約翰福音13章一開始就提到,主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去父那裡也就是說他即將離世。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愛他們到底就為他們釘十字架。在這愛他們到底的大前提下,主耶穌便站起來幫門徒洗腳,因此洗腳成了主釘十架整個過程的起點。從此,主耶穌開始直接進入釘十架這過程,愛他們到底。

十架為要洗淨門徒

那麼,替門徒洗腳與主耶穌的死有什麼關係?如果主耶穌不死,沒有釘十架,就不會為門徒洗腳。為他們洗腳就是要潔淨他們的罪,如主耶穌不釘十字架,就沒有救恩;沒有救恩,如何潔淨他們的罪呢?當然無法潔淨他們的罪了。

耶穌對彼得說:「我現在所做的,你不明白,不過將來你會明白。」為什麼他將來會明白?因為很快他會被釘十字架,又從死裡復活,到那時彼得就明白了。

所以為什麼主耶穌在introduction (按:引言)中說他要離世,從那裡來,往那裡去,為什麼他說這些話?因為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可以潔淨門徒,讓他們可以不再被污穢所捆綁。主耶穌在introduction (按:引言)中告訴門徒之後他所要做的事,「我做這些,不是單單去死那麼簡單,我去死是為了能夠把你們洗乾淨。」你明白嗎?「我去死為了什麼?是為了把你們洗乾淨。如果這死亡不能潔淨你們,我的死就是白費,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

主耶穌透過這「引言」向門徒介紹:他釘十字架的目的是為使門徒得到一個潔淨的生命,一個洗得乾乾淨淨的生命。如果生命不乾淨,他們就與主耶穌無分了。主耶穌在進行最後晚餐之前,留意是「前」,才去幫門徒洗腳,顯示他準備成就十字架的目的,為了使每一個門徒得到潔淨。我再重複一次,主為我們釘十字架的目的是為我們的生命得到潔淨,洗去所有的污穢。

你願意離開污穢,被主潔淨嗎?

當我們明白這真理的時候,我們就要看:我們的生命裡面是否仍有污穢?如果有,主耶穌的死在我們身上沒有果效。主耶穌願意洗淨你,但你拒絕,正如彼得最初拒絕一樣。當彼得不肯被主洗腳,主不可能抓住他的腳硬給他洗。主說:「好的,你不洗,是你的選擇,但你與我無分,如果你是骯髒的話。」

我們有沒有用到主耶穌給我們這份潔淨的能力?雖然主耶穌是我們的主,但他願意為我們洗腳,紓尊降貴來服侍我們,把我們洗乾淨,甚至為我們獻上他的身體、流出他的寶血為要潔淨我們。你有沒有接受他的心意?還是拒絕他的心意?當然,你要讓他洗,即是願意離開你的罪。如果你不肯洗,不肯離開你的污穢,他就不能做什麼。這樣,他的死對你來說就毫無意義。故此,洗腳與最後晚餐關係重大,與當今的聖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

我們看一下哥林多前書11章,一段聖餐中常用的經文,保羅說什麼呢?第28節「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保羅告訴我們,聖餐前我們要先省察一下自己有沒有被主洗乾淨?如果仍是污穢,不讓主洗,好像彼得那樣,就不可進入晚餐。主耶穌說:「你與我無分」,即請你走。

正如前一節經文所說,27節「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不合理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干犯主的身和血!所以要記著,聖餐前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清洗乾淨,這是開始的開始。如果沒有清洗乾淨,根本不可以進入聖餐,不可以參與最後的晚餐。如你不接受主的潔淨,主說:「我與你無分」,當然不可領受他的餅和杯了。你不屬於他,與他無分還去吃,即不合理地吃,就是在干犯他的身和血了。

邏輯很清楚,要先接受主的洗淨,完全脫離所有的污穢,以致我們可以是屬於主的人。屬於主的人當然可以合理地吃主的餅喝主的杯,這是很正確的。

門徒承接「洗腳」

主耶穌與門徒一起生活多年,共同吃飯的機會肯定不少,一起守逾越節也不會是第一次。為何主耶穌選擇在離世前最後的時刻,與門徒吃最後晚餐時才洗門徒的腳?當時的時間非常緊迫,只餘下數個小時,他就會被捉拿了。但主耶穌卻在如此緊迫的時間裡,花了不少時間逐一為門徒洗腳。很明顯這一舉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主耶穌要帶出的重要訊息是什麼?

**主耶穌不單拯救了我們,使我們重生,還要繼續洗我們的腳,使我們可以繼續走那成聖的道路。可是嚴重的問題出現了,耶穌與門徒吃完最後晚餐後怎麼了?很快便離開了,如何繼續洗門徒的腳?

現在你明白為何耶穌要來到最後晚餐才洗腳嗎?因為從此之後「洗腳」的重任就要交給門徒了。他讓門徒知道,他離開以後門徒要互相洗腳,彼此洗腳,承接「洗腳」這一任務!

主耶穌很擔心門徒是否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於是在約翰13章12節說:「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明白嗎?」這一問題顯示事情並非容易掌握。故此,接下去的幾節經文,主耶穌便向他們解釋:「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4)

彼此洗腳是什麼意思?約翰13章15節:「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這裡解釋得相當清楚,意思是:我現在親身示範一次給你們看,我幫你們洗腳,以後當我離開不在時,你們要繼續承接下去,幫大家彼此洗腳,這就是主耶穌所要帶出的重要意思。

幫助弟兄姐妹成聖

洗腳在神學上稱為「成聖 (按:Sanctification)的過程」。成聖即成為聖潔,與潔淨有關,所以用「洗」這圖像來表達。整個意思是,主耶穌不單要拯救我們,還要繼續幫助我們行成聖的道路。當主耶穌離世,此任務便交給了門徒。每個門徒都需要代替主耶穌完成這任務,幫助其他的門徒,幫助你的弟兄姊妹,走上這條成聖之路。在身體、心靈、生活各方面得到潔淨,以致每一個信徒都能成為聖潔、沒有瑕疵,去見主面。

這個任務就在主耶穌與門徒吃最後晚餐時,交棒給門徒的。所以,每當信徒守聖餐,吃這餅喝這杯時,當中包含了一個囑咐,包含了一個責任,就是弟兄姐妹之間要彼此照顧成為聖潔。因為主耶穌現在不在世上照顧我們了,當然他在天上仍然會繼續為我們代禱,但在地上這個洗腳的任務,就需要信徒去承接了。

轉換另一圖畫去看:我們需要作「弟兄們的守護者 (按:brother’s keeper)」,這是主耶穌臨離開地上時所吩咐門徒的。

若我沒有看錯,信徒中很少有人意識到主所托咐的這個責任和任務,就是需要守護弟兄姊妹的生命!絕大部分基督徒所抱有的責任和觀念,只限於傳福音。信主以後,基督徒都很賣力去傳福音,向家人、同事、朋友傳福音。至於信徒生命的成聖之路,與我有關係?不會吧!絕大部分信徒都沒有這個觀念!

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會關心非信徒的屬靈情況,他們能否信主?對主的回應是否開放?卻沒有多少人顧念坐在你身旁的弟兄姊妹的屬靈情況。這明顯是一個極大的忽略!你可以想想,過往你有否關心過一位弟兄或姊妹的屬靈狀況?察覺到他有軟弱冷淡?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幫助他振作起來?或者看到他跌入罪裡,你有沒有幫助他回轉?

你要知道,這是你應負的責任,是每個信徒應該完成的任務。雅各書5章20節:「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你怎麼看這節經文?這裡所指的是傳福音嗎?對像是非基督徒?當然不是。看看上一節,雅各書5章19節:「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經文說的是信徒中間有人迷失真道,即你需要救你身旁迷失了真道的弟兄姊妹,叫他回轉,不致沉淪。雅各更加說到,「我的弟兄們」,就是每個信徒都包括其中,每個信徒都有責任要去救迷失真道的信徒。

信徒正因缺乏「救信徒」這觀念,所以看經文時,不能掌握前後經文的意思,將經文的意思看為要傳福音,救非信徒。你要明白,你是有責任守護弟兄姊妹屬靈生命的。若有弟兄姊妹跌入罪,或在軟弱中,你有責任幫助他回轉,這就是主耶穌臨離開世上時的囑咐,叫門徒要互相之間彼此洗腳。否則的話,這在軟弱中跌入罪的肢體,沒有弟兄姊妹的幫助,他的生命會如何?

或許你會認為,要幫助另一個信徒?我沒有這力量,未達到這程度。非信徒則不同,他懂的不多,比較容易幫助他。但面對一個信徒,可能對方信主的年日比自己還長,哪有能力幫到他啊!

每個信徒都要彼此洗腳

若你這樣想,那麼你應當認真思想清楚,洗澡與洗腳,究竟哪一樣更難?若你不能替別人洗腳,難道你可以替人洗澡?若你真的試過替人洗澡,比如幫一個缺乏自理能力的人洗澡,就知道其中的難處,就是把對方抬起來都相當困難!為何你會認為你可以向非信徒傳福音,可以幫他洗澡,卻不能幫助信徒洗腳呢?這不合邏輯。

洗腳明顯是較洗澡簡單的。一個已經重生的信徒,你再幫他洗淨一部分,肯定較幫他洗淨全身容易。一個人要從罪裡全然得釋放,這是更加艱難的事情。若你不能幫弟兄姊妹洗腳,那麼你也不可能幫非信徒洗澡。

又或者有人說:幫助弟兄姊妹是領導的工作。當然,我不會否認這是領導的工作,但這工作並非唯領導可做,因為最後晚餐代表聖餐,而守聖餐是每個信徒都有份參與的。同時,主耶穌吩咐他們要彼此洗腳,並沒有吩咐十二門徒去洗其他人的腳。所以,當中的意思代表了每個信徒都包含其中,都要彼此洗腳。

希望在今天的聖餐裡,能使大家明白這一訊息。每當我們守聖餐,除了紀念主,還要明白耶穌設立聖餐時所交給我們的任務,就是彼此洗腳,幫助弟兄姊妹行成聖的道路。若你沒有盡此責任,那便是對不起主,將來又怎能在主面前向他交帳?

從這個角度,觸發我留意到一個現象,若我所說的不正確,你可以指正我。我所留意到的現象,就是當弟兄姊妹交往接觸時,甚少分享屬靈的事,而其他的話題,如工作、生活、家裡情況等,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但屬靈的事,在我的觀察裡,好像弟兄姊妹間提及的少之又少。無論是進步得著、或是軟弱失敗,都非常之少地談及,甚至關係很熟絡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唯有在一些正式聚會場合,或是清心小組,才會分享一些屬靈的事。因為聚在一起的目的就是為了分享屬靈的事,怎麼都會分享一些。至於平常時間裡,則很少分享到你與主的關係,你的追求如何等,絕少提及。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這令我想起一句孔子所講的古語:「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這是一句嚴厲的話,意思指:「常常聚集在一起,但所談及的,根本跟公義沒有關係。」這種溝通有什麼意義?沒意思、無聊、浪費時間!

跟隨孔子的學生,應該是追求公義的,若所談及的大多是沒意義的事,那有何用呢!同樣,跟隨主耶穌的人也是追求屬靈的事,怎能言不及屬靈!所以我要提出,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改變。

試問你長時間不分享自己的屬靈情況,也不問及弟兄姊妹近來的屬靈情況,是怕這樣問會令對方誤會你生命很好?或怕別人想:「你又不是領導,為何查問我屬靈方面」?另外,我估計大家在平常交談裡不提及屬靈的事,只在聚會、小組裡分享,原因可能是習慣了。習慣了要有正式場合安排才分享,沒有正式場合安排便不說。

你要知道,正式的聚會相對平常交談的機會少很多,聖餐或清心小組都只不過一個月一次,即一個月只有兩次機會可以「言及義」,其餘的二十八天都是「言不及義」!這樣,你的屬靈生命又怎會有大進步?

打破緘默的習慣

我們不習慣分享屬靈的事,不知怎樣開口。至於講其他的事,卻非常習慣,滔滔不絕。正如有人分享到,他面對家人或很熟識的老朋友,可以無所不談。但一涉及屬靈的事,則說不出來,原因是不習慣。你不習慣說屬靈的事,對方也不習慣聽屬靈的事。但你要明白,若信徒都沒有習慣分享屬靈的事,那真是完蛋了!

你真的需要學習打破緘默,打破這方面的禁忌。為何信徒之間不可談屬靈的事?不單止要談,更要習慣多談。若你不談、不問、不分享,豈可溝通?豈可作弟兄姊妹的守護者?連對方屬靈生命已經在「吊鹽水」 (按:打點滴)都不知,那對方死了你也不會知道!

你不需要害怕有人會看你假裝屬靈,只要你是誠懇的、發自內心的,真心想與對方有一份屬靈上交流的,相信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會願意接納,並知道這是大家都應該學習的。

我們來看一節經文,腓立比書2章1節:「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信徒之間的交往應當在屬靈上互相勉勵,這是基督徒應有的團契模式。當然,我不是說絕對不可講日常生活的事情,但若永遠都是群居終日,言不及屬靈,那就是問題。

平時我們除了分享日常生活的事,也要有勸勉、安慰、鼓勵及屬靈層面的交通。好像剛才肢體的分享,相信很多弟兄姊妹在當中都得著鼓勵。他所分享的,提醒了你、鼓勵了你,聚會後大家都能得著鼓勵。若這樣的情況在平常交通裡也常常看到,那麼大家得到的鼓勵將會更多,整間教會也將會一同進步。

這就是肢體生活應當發揮的作用,否則大家走在一起卻不能令彼此豐富 (按:enrich),就沒什麼屬靈意思和果效了。

希望大家都能在意,先從自己開始學習屬靈上的交通。把你平時所學習到的功課,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都分享出來鼓勵大家。當你願意帶動,其他人也會願意回應的。相信大家並非不想分享屬靈的事,只是感覺尷尬沒這習慣而已,願大家都能打破這個禁忌。

腓立比書2章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是一節很寶貴的經文,這個原則也可應用在弟兄姊妹追求屬靈進步方面。你不要單顧自己的追求,也要顧及弟兄姊妹的追求;你不單要思想自己怎樣進步,也要思想弟兄姐妹的進步。

希望今年大家的願望是:令到某位弟兄姐妹屬靈進步!若每個信徒都能如此,那教會便能進入另一個層次,整個教會將會被同一水流所帶動,這就是活水江河。所以,你可以思想更闊的層面,不單自己要進步,更可思想怎樣幫助另一位弟兄姊妹進步,這樣整間教會都會活起來。

若大家都能彼此扶助軟弱的肢體,我可以肯定神必定會叫教會大大復興。這就是主耶穌的心腸,他顧的不是自己的進步,而是顧及他的門徒的進步,這就是基督的心。

希望我們都能以基督的心為心,完成主耶穌藉着最後晚餐,聖餐的設立所提醒每一個門徒、又交付給我們的這一非常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