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共同祖先

李馬可牧師主講

今日我們會重點討論生物和化學方面的事,集中在進化論這一方面。

在未進入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釐清一個重點。我們去更清楚地認識進化論,不是因為覺得進化論跟聖經有所抵觸,所以要去推翻這個理論。為甚麼我們不需要推翻它呢?因為即使進化論成立,是無損於聖經的說法,依然不能搖動神創造了整個天地宇宙這個說法。

為甚麼進化論對聖經不會有影響呢?如果你對進化論有些基本的了解,你就會知道進化論主要集中在物質和生物的進化,但卻不能解釋生命是從哪裏來,是怎樣開始出現的。進化論只能告訴你:在已經有一些元素的前提下,這些元素如何演化,由一種生物轉化成另一種生物,卻完全沒有提出元素是如何出現的。

所以,即使進化論成立,也不能夠解釋最重要的部份:如果沒有最開始的元素、材料,如何開始進化呢?如果這個宇宙是真空的,那麼它永遠都只能是真空。所以,所有的物質都是需要一個開始的,需要一個「第一因」(first cause),或者需要有一位神來創造物質。故此,即使進化論成立,也不會搖動聖經的說法。

我們看進化論,主要的目的是要了解清楚進化論的內容。正如之前幾課所談的科學理論一樣,進化論有些部份是正確、真實的,但有些是虛假的,我們想更清楚地了解進化論,並且和聖經比較,從而知道真實的情況是甚麼。今日我們會集中在進化論最重要的兩部份-「生命的起源」及「生命的演變」兩個主題,幫助大家清楚認識進化論。

化學物質可以產生出生物?

大家知不知道,進化論是如何解釋生命的起源呢?最初的生命是從何而來呢?進化論指出,陸上生物是從海洋生物演變而成,海洋生物又是從更低等的生物而來,一直追溯下去,直到最基本能夠繁殖的單細胞生物。那麼,單細胞生物又從何而來呢?進化論提出,它是由很多不同的化合物,好像一鍋湯一樣混合起來,這當然不是故意的,而是在偶然之下被加熱或者被雷電擊中,使這些化合物產生化學反應,在突然之間就產生最基本的單細胞生物出來。簡單來說,最基本的生物是由一些元素混合起來,在不同的因素和特殊的環境下誕生的。

我們要清楚了解這個理論,就要追索進化論的背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距今已有差不多150年之久。150年前的科學發展,比起今天當然差得遠。當時的生物學只是細胞生物學 (cellular biology)的年代,科學家才剛剛開始研究細胞不久。當時人們只知道細胞是由細胞膜包着,而裏面是一團含有豐富營養的液體,好像灌湯餃一般,包着一些湯在裏面。

但今時今日的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logy),已經不再是看整個細胞,而是從分子的層面上研究細胞裏面的化合物。到今日我們知道,細胞不只是一團液體、一鍋湯這樣簡單,而是包含很複雜的元素。單是一個細胞裏面的DNA (脫氧核糖核酸),就已經複雜到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 (nucleotide) , 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胺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人類細胞中的每一個DNA含有六十億個核苷酸,單是一個細胞裏面的DNA已可說是數之不盡。所以,現在科學家已經不再輕看細胞如此複雜的構造。

但當時達爾文身處較早期的年代,細胞只是被看作一個簡單的複合物。於是進化論就提出,化學物可以透過摩擦和電流,在雷電一閃之間產生出基本的生物。這當然只是一個理論,一直都沒有任何的證據能夠證實。

直到1953年,距離達爾文發表進化論已經有近一百年之後,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史丹利·米勒 (Stanley Miller)在芝加哥大學的實驗室裏面,偶然之下混合了一些無機的化學物質,竟然製造出幾個胺基酸分子 (胺基酸是一種有機物)。當時這個發現,被認為是科學上一個非常大的突破,甚至令到當時的人開始認為,距離解開生命起源之迷已經相當接近。他們覺得,這個發現終於可以證實,無機物可以產生胺基酸,只要這些胺基酸再混合,成為更大的分子,最後就可以製造出基因、細胞等等,按着這個理論推下去,很快就可以解開這個生命起源之迷。

這是人一個很容易犯的毛病。當他們得到少許的資料和證據之後,就開始將結論無限地擴大、伸延,可是手頭上的證據和研究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們的推論。由1953年開始,科學家花了超過五十年,繼續不斷地嘗試用胺基酸去製造出細胞和生命,但所有的試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到今日仍然沒有成果。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將來或者會有進步,但至少我們要以證據為基礎,而現時的證據告訴我們:實驗室不能夠製造細胞,只能夠造出胺基酸而已。

距離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已經過了150年,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集合了許多人的智慧,再加上實驗室先進的設備,經過無數的研究,希望可以有一些的結果,卻最後都是徒勞無功。為甚麼沒有結果呢?沒錯,細胞的確是由有機物組成,這是真實的,但這不能夠反過來,把有機物混合起來,就會組成細胞,這是說不通的。生命當然是由化合物組成,但不是組合起來就是生命。到目前為止這個推論仍是沒有證據支持的。

事實上,細胞的結構比當年的科學家所想的複雜得多。當初他們並不明白細胞的結構,以為只要有足夠的化學物質,好像把各樣的材料放入一鍋湯裏煮,就可以製造出細胞。但當我們細心查看細胞的時候,就知道細胞不是一鍋湯這麼簡單,而是有很複雜的結構。

偶然造出複雜的細胞?

在這個分子生物學的時代,我們知道一個有生命的細胞,裏面最少有240個蛋白質分子,才可以繁殖,如果少於240個蛋白質分子,就不能繁殖下去,因為單位太少,當然240個蛋白質分子是非常之微小的,小得塞牙縫都不夠,但這是最低的要求。每個蛋白質分子平均要有400個胺基酸,如果大家看過蛋白質分子的圖畫,大多數的蛋白質分子都是呈螺旋狀的。現在我們知道,如果一個細胞是有生命的,它裏面的胺基酸都必須是左手性的 (1)。即是說,一個蛋白質分子中的每一個胺基酸都要是左手性的,這個蛋白質分子才可以用來組成一個有生命的細胞。每一個胺基酸如果不是左手性,就是右手性,機會率是二分之一。400個胺基酸都是左手性,機會率是多少呢?每個分子有兩個可能性,共400個分子,所以答案是2的400次方分之一。2的400次方 (即2400)是多少呢?用十進制的話,大約是10的120次方 (即10120),即是1之後有120個零 (即1,000,000,000, ...總數是120個零)。

[注1:手性是指化學物質的排列方式與其鏡像不同,可參考以下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zh-hk/手性]

這個數字有多大呢?科學家計算整個已知宇宙之中,存在10的80次方 (1080)粒電子,電子是非常微小的東西。請注意這是整個宇宙裡所有的電子,不只是地球、太陽系或者銀河系。10的80次方,即是1之後80個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你可能會以為這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可能相等於全中國所有人民及政府的全部財產。但其實這數字比這個還要大得多,10的80次方已經是全宇宙中所有電子的總和,整個宇宙就只有這麼多電子。

很多人喜歡用偶然來解釋這些現象的出現,讓我們認真地去研究是否可以是偶然。我們先假設胺基酸每秒鐘組合一次,左手性的機會率是二分之一。我們用全宇宙中所有 (即1080)電子去組合。重複組合10的18次方次 (1018)的秒,碰碰運氣,希望可以偶然組合出一個適合生命、有正確胺基酸排列的蛋白質分子。你猜1018秒到底是多少年呢?這不是幾百年、幾千年,而是超過三百億年。1018看似不算很大,但其實1之後18個零是很大的數字,比三百億年裏秒的總和還要多。科學家估計宇宙的歷史沒有三百億年這麼久遠,他們估計宇宙由大爆炸開始,只有137億年歷史,我們的計算中已經把這個時間延長了超過一倍,讓電子去組合出細胞中的蛋白質分子。

1080粒電子,乘以1018秒,一共組合了1098次。之前我們提過,一個蛋白質分子的出現機率是10120分之一。10120和1098比較起來,還多了很多。你可能會覺得,似乎不是多了很多,數字上只是多了22 (120-98=22)。但其實是多了22個「零」在後面,每多一個零就增加十倍,多兩個零就增加一百倍。

多了22個「零」是怎樣計萛呢?首先,1080是相等於全宇宙中所有的電子,乘以1018的秒。即是一共組合了1098次。多加一個零,就是增加了十倍。就是將「1098」乘10倍。這是甚麼意思?是一個宇宙中所有電子在三百億年裡能夠碰撞組合「1098」次。將它乘10倍表示同時需要有十個宇宙,就是額外增加九個宇宙。多加兩個零就是「1098」乘100倍,即表示同時需要有100個宇宙。

這樣推萛、加多22個零,總數是有1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宇宙。這不是22個宇宙,這是同時需要有100億兆個宇宙 (即10 billion trillion universes)。亦即是要有100億兆個宇宙才有足夠的機率,讓一個能組成有生命的細胞的蛋白質分子偶然 (by chance)出現。

很明顯,這樣的事不可能是偶然 (by chance)的,從來沒有靠運氣可以發生這樣的事,可以連續、沒有間斷地開400回「小」,因為機會率是太小了。所以,靠碰撞而產生生命的機會率是非常之小的。要知道我們還只是用電子來計算,電子是最小的單位,如果要從化合物計算,物質的數量就更少了。我們純綷從數學和統計學方面看,這個機率還遠遠不足夠造出一個蛋白質分子,還差了100億兆個宇宙,更別提造出生命了。我們要查明白一件事的時候,不能純綷靠印象,而是要看實際的數據。當我們用數學去計算的時候,就會發現機會率這個理論是說不通的。

即是說,如果這件事可以成為事實,就不可能是機緣巧合,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有一個安排、設計。如果有一枚骰子,擲100次,每次擲的點數都一樣的話,那麼你可以作出結論,這枚骰子不是一枚公平的骰子,不是每面都有均等機會,而是被人做了手腳,可能灌有水銀,是有人為的因素在當中。同樣,如果一個細胞的出現率如此之低,要發生這樣的事,背後一定有一個有意識的設計及有能力去使之發生。

我們現在只是講一個蛋白質分子,最基本的細胞組成分子都要求這樣的難度,要靠碰運氣造出單細胞生物、甚或更複雜的生物,就更不可能了。一切科學研究都要有證據,但這個理論在數學上就拿不出證據。所以,近來有一些新的理論,嘗試挽救進化論的不合理。有些理論說這個世界存在不只一個宇宙,而是有很多個宇宙 (multi-universe)。但問題是,他們要拿出一些真憑實據來,才可以支持這個理論。

生物出現的次序

明白了進化論所提出的生命起源,是沒有甚麼根據之外,我們再看進化論生命的演變這方面。進化論主要的內容,就是提出生物出現之後,這些生物會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慢慢進化成另一種生物,一直變化下去。首先出現的是單細胞生物,然後進化到複細胞生物,接着進化到無脊椎生物,再之後是有脊椎生物、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最後是人類。當然我們不會太仔細地分類,這只是進化論一個簡單的輪廓。

我們可以看看聖經是怎樣說的,聖經創世紀第1章記載了神用六日來創造天地萬物。我們以前提過,「日」這個字不是指二十四小時,這個的說法是誤解了聖經。聖經是說神用六段非常之長的時期,來創造宇宙萬物的。

跟生物有關的經文,是在第三日開始。聖經創世紀第1章9至13節描述了神在第三日創造了青草、蔬菜和樹木等各種植物。第五日也是和生物有關的,記載於第20節到23節,神在這日造了海洋生物,和空中的飛鳥。第六日在第24節開始到最後31節,這裏記載神造了陸地上的生物,有牲畜、昆蟲 (留意「昆蟲」譯作「爬蟲」會較為準確,英語聖經譯作creeping things)和野獸,最後是人類。人類也是在第六日創造,不過是造了其他一切生物之後,最後才造人,在一日之中也是有不同的階段。

你有沒有留意到我們剛才看神創造生物的次序?首先是植物,然後是魚、飛鳥,接着是爬蟲、哺乳類動物,最後是人。這個次序和和進化論所提出的次序是一樣的,沒有分別,兩者並沒有衝突。只不過進化論更詳細一些,但基本的結構是一致的,並沒有前後顛倒。

要知道聖經是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寫下神創造的過程,為何聖經跟進化論所發現的會完全一致呢?聖經的作者總不可能會預先知道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吧?這是因為聖經所記載的就是事實。當進化論的學者從考古學的角度,用不同年代的岩層中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推斷出生物出現的先後次序,得出的次序跟聖經是吻合的。

正如我跟大家一開始說的,如果聖經是真實的,是事實的真相,而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也是事實的真相的話,兩者是一定會吻合的。而生物出現的次序,只是眾多的例子之中的其中一個,可以證明聖經和科學是吻合的。為甚麼會是一致的呢?因為考古學家只是發掘出當年神創造眾生物的次序,當時神是如何創造各樣生物,考古學家所找出來的當然也是這個次序,兩者不可能會有衝突。

有不少人以為聖經和很多科學研究和新發現是有衝突的,但我們要看清楚。如果一個理論沒有證據支持,例如之前提過,進化論所提倡的生命起源是沒有證據的,這些理論當然不能夠接受。相反,如果一個理論是有真實的證據,在不同的岩層中,的確發現了不同的生物品種,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事實。但當我們把這些證據、事實,跟聖經比較的話,你會發現這些證據和聖經的說法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問題,次序是一樣的。雖然聖經是沒有那麼詳細,但兩者之間是沒有衝突的。

寒武紀大爆發

不僅如此,科學家還找到一個很令人意外的發現。古生物的考古學家在多年前發現了一個事件,叫作「寒武紀大爆發 (Cambrian Explosion)」。寒武紀是一個紀元,距離現今已有大約五億年。五億年有多久遠呢?我用另一個紀元來比較一下,讓大家感受一下寒武紀離現在有多遠。相信大家都熟識一個叫侏羅紀的紀元 (是恐龍出現的時期),侏羅紀距今大約有二億年之久,而寒武紀是五億年前,比侏羅紀古老多2.5倍的時間。

在寒武紀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大爆發,跟我們上次提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有些相似,不過當然不是物理學上的爆炸,而是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個時代之前,只有很少數的化石被發掘出來;但到寒武紀的時候,就突然之間出現了很大量的古生物,而且有很多不同種類。所以生物學家稱這個事件為一個爆發,因為生物是很迅速地出現,好像爆炸一樣突然。

請留意,寒武紀期間生物是很「迅速」地產生的。而進化論是怎樣說的呢?進化論提出,生物的品種是由很緩慢的進化而成的。但我們找到的事實並非如此:生物品種不是很緩慢地出現,而是突然在很短時間之內、像爆炸一樣出現。

在1909年,科學家在加拿大一個叫伯吉斯 (Burgess)的地方,發現了很大量的生物化石群,而發現的地方就在寒武紀的岩層中。1947年,在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 (Ediacara)再發現了另外一個動物化石群,同樣在寒武紀的岩層中。1984年,在中國雲南的澄江也發現了大量的化石,這個澄江化石群在考古學上是赫赫有名的,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考古發現之一,在裏面發現了許多種類的化石,有三葉蟲、箭蟲、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等,至少有180種不同的生物,全部都是很快速地出現,而不是經過很多年的時間才變化出來的。

所以,如果我們以證據為基礎來看,進化論就反而不正確了。證據顯示,生物不是慢慢進化而成,而是很迅速地出現,而且有很大量、很多種類的物種同期出現。進化論所持的證據,只是在不同的岩層,找到不同的生物,而這個已知的事實我們在剛才已經討論過,是跟聖經沒有抵觸的。

所以,我們要找出那些是科學的真憑實據。真憑實據和真理一定是沒有衝突的,但如果再穿鑿附會,自行加很多詮釋在當中,那當然就另作別論。進化論加插了甚麼呢?就是進化這個過程。較低的、年代較久遠的岩層所找到的化石,的確是一些較簡單的生物,進化論卻假設這些低等生物是自己進化,變成更高級的生物,而這是沒有證據的。我們有的證據,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生物,但卻沒有證據證明生物品種是進化而來的,進化的部份只是一個人為加添的解釋、幻想,超出科學證據所能支持的。當我們只按證據本身來作出結論的話,我們會發現聖經和事實是沒有抵觸的。但如果我們繼續無界限地發展手上的資料的話,當然就會產生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

消失的過渡生物

問題是,如果甲物種會進化到乙物種,變化的過程一定會出現過渡的生物。因為由甲到乙不是一晚之間可以變化而成,而是經過很多萬年而成。要由甲物種變成乙物種,需要一步一步變化,一開始由百分百是甲的物種,變成只有百分之九十八像甲,再變成有百分之九十五像甲,有百分之五像乙,如此類推,直到出現百分之百是乙的物種。在過程當中,一定會出現一些不是百分之百甲,也不是百分之百乙的物種,是在中間的過渡生物。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依然找不到這些過渡生物。

如果我說,每一個成年人,不管他有多高大,其實都是由一個幾安士的嬰兒變化而來的。這種說法當然是有根據,因為我們是可以找到由嬰兒到成年人的變化過程,由幾個月大到孩童、少年的這個過程。假如這個世界上只有嬰兒和成年人,然後我跟你說:成年人是由嬰兒變過來的,如此說法就太荒謬了,因為沒有了中間的過程,這種說法就很難令人信服。

嬰孩變到成年人,只不過是幾十年。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少說也有幾萬年,中間的過程跑到哪裏去呢?它們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這就是進化論一個經常被人詬病、被稱為「缺環 (missing link)」的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就更加嚴重了,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都很有信心,覺得研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有結果,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找到那些缺環。但科學家花了一百五十年之久,這些缺環依舊是缺環,不禁令人懷疑,到底這些缺環是否存在呢?現在甚至有不少的科學家覺得,這些缺環根本並不存在,找了一百五十年都找不到的話,理應可以歸納為不存在。

為甚麼缺環是不存在的呢?如果甲物種可以變成乙物種,最多我們假設未達到乙物種的過渡物種,因為不能適應環境,按着適者生存的原則,而被自然淘汰。只有完全變成乙物種的才可以生存,中間的物種就會死亡。這種說法邏輯上沒有問題,但當這些過渡物種死去之後,就會留下化石,即使我們假設他們全部滅絕,請問他們的化石在哪裏呢?

現時,任何物種之間的過渡物種都不存在,也沒有找到任何的化石。請你想想,要說這些過渡生物曾經出現,到底有沒有可能呢?科學家連許多百萬年前的化石也可以找得到,恐龍骨和蛋更是多不勝數,為何較近期的物種反而找不到呢?恐龍也是很久之前已經絕跡,即使過渡生物全部絕跡,也會留下化石,為何找到恐龍的化石,但找不到過渡生物的化石呢?從證據來看,生物由一個品種變化到另一個品種,是根本上沒有發生過。因為如果有發生過,就一定有現存的生物,或者死去之後的化石,但事實證明,這兩樣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基於證據來說,生物的進化是沒有發生過,是一個錯誤的推測。

生物之間的分類

我們來看聖經如何說,請翻開聖經創世紀第1章。之前提過有三日和生物有關,就是第三、第五和第六日。記載這三日的經文中,有一個很特別的詞語重複出現。我們看第12節:「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有沒有留意到「各從其類」這個詞語?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各樣的生物都是屬於自己的種類,而品種之間是不會「過界」的。聖經說菜蔬、樹木是各從其類;在21節提到魚和飛鳥,也是各從其類;到24,25節提到陸上的動物時,一樣都是各從其類。聖經不斷重複說生物是「各從其類」的,在講論創世過程的第一章中,這個詞語就出現了十次。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偏見的人,請你看這些放在你面前的證據,無論是活着的還是死去的證據,你說到底生物是會進化,還是各從其類?很明顯是各從其類。有成千上萬的例子都證明,生物是各從其類。如果生物不是各從其類,那就沒有生物學了,因為生物學就是要把生物分類,分成界、門、綱、目、科、屬、種,如果是生物是可以過界的,就不能夠為生物分類。

正如為兒童和成人分一條界線,是不可能的事,試問我們如何能夠清楚界定一個人到了甚麼年紀,才算是成熟呢?現時香港的法定年齡是十八歲,但十八歲這條界線是很隨意的。有些人到了二十歲也不是很成熟,但也有些人十五、六歲就已經很成熟。所以不是十八歲就是成熟,只是因為法律需要,只好隨便選出來的一個數字。兒童到成人是沒有一個正確的界限,因為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要叫一個女子作小姐還是女士,也是很難分別出來,沒有一個清晰的界線,只能夠自行用人為的定義分界。但生物學就可以分類,因為生物是各從其類的,生物之間才可以清楚分開。

被錯誤理解的適者生存

進化論提倡的「適者生存」,也是很容易誤導人的。人類和所有的生物,的確是可以適應環境的,否則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下,生物就不能夠生存。如果一種生物只可以活在二十度的環境,但不能夠承受十五度,到冬天的時候當然就不能存活。生物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適應,但不代表可以無界限地適應任何環境。進化論所提倡的適者生存,就是當一種生物需要飛行時,就可以長出一對翅膀;需要到水裏生活時,可以變化出魚鰓,而這是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的。進化論將適者生存的概念無限伸延,實在是與科學的精神不符。

正如住在熱帶地區生存的人,一般來說膚色會比較黑,因為要抵抗陽光和紫外線;在寒冷地區的人,皮膚會比較白,脂肪組織也會比較多。人和其他所有生物是可以適應環境,但不代表我們的適應能力是無限的。難道我們去北極住上幾年,就可以自然適應環境,以致我們可以不用裝備和禦寒衣物也能生存麼?只怕住不了多久,就已經凍死了,更不用說要演變、進化了。生物可以適應任何環境這個理論,是說不通的。

生物的奇妙

而且,世上現存有很多生物,牠們的本能非常奇妙,根本上是不能夠慢慢適應出來。例如有一種魚叫箭魚,又名射水魚,這種魚懂得在口中含一口水,然後對着一些飛過或停留在植物上的昆蟲發射「水彈」,昆蟲被擊中後就會跌入水中,成為射手魚的口中食物。你不妨在潄口的時候嘗試向一個目標發射,看你要練多久才可以射中呢?對着死物已經很不容易,昆蟲是會在空中飛的,而射手魚一樣可以擊中飛行中的昆蟲。我都試過射箭,對着這麼大的一個靶也射不中,要練很久才可以射中紅心。但如果現在紅心不是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會左右移動的話,難度就大得多了。要在立體空間中擊中一個移動的物體,準確度幾乎可以媲美一枚國防用的導彈。而且水裏面是有折射的,即是說射手魚看到的昆蟲位置不是實際的位置,是需要計算折射率,調校出正確的角度才可以擊中。在陸地上已經很難,要在水裏面擊中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你說,射手魚是如何發展出這門本領出來?要花多少代才可以學到這個功夫?有沒有可能是慢慢演變出來呢?恐怕還未學會,未演變成功,牠們早就滅絕了,因為牠們要懂得射中昆蟲,才可以找到食物。我們表面看進化論,好像很有可能,覺得生物就是這樣慢慢進化。但如果我們細心看動物的精密結構和複雜程度,其實是不可能靠進化而成的。

我再多舉一種動物,也是很奇妙的。有一種黃蜂,像很多動物,例如三文魚一樣,產卵之後就會死。牠死了也不打緊,但產下的卵孵化之後,幼蟲就沒有食物。黃蜂沒有日間護理中心,誰可以養牠們呢?黃蜂很聰明,牠會在產卵之前抓一條蟲到自己的巢去,然後用自己的尾,在這條蟲上一個適當的部位刺一針。黃蜂是一個技術高超的麻醉師,牠刺的這一針不淺不深,恰到好處,令到這條蟲昏迷,既不會死,又不會醒過來。因為如果蟲太早醒過來,就會把黃蜂的幼蟲吃掉;但如果死了,蟲就會腐化,黃蜂幼蟲就不能吃,吃了也會中毒。只有當黃蜂幼蟲孵化時,這條蟲昏迷而沒有死,幼蟲才會有一個豐富的美食享用,才可以開始長大。

請你想想,是誰教導黃蜂這門本領呢?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呢?如果黃蜂不懂這個本領,根本不會有下一代可以進化。當我們細心研究,認識生物奇妙的本能和設計的時候,就會發現生物的進化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一個有智慧的工程師,設計這些生物,賦予牠們這些本能,進化是不可能使生物得到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生物進化的理論並沒有實質的證據支持,在理論上也說不通。

人類由猿人而來?

在結束之前,我想再多提一點。進化論中有一個被人經常提到的觀念,說我們人類是在一、兩百萬年前從猿人變過來的,由二、三百萬年前早石器時代的南方人猿,到五十萬至一百萬年前的直立人,一直進化到現今的人類。你覺得猿人是不是我們的祖先呢?你當然可以自己選擇,但我們會看一些實際上的證據。

聖經上記載,所有的人類都是由亞當和夏娃一對夫婦而來的,按照聖經所提供的年代計算,他們的出現時間距離現在大約是六、七千年,這個數字會有一些的彈性,最長的計算大約有一萬年。這和進化論提出的五十萬年,當然相差很遠,差了五十倍。人類的歷史到底有多久呢?我們可以去研究、探索一下這個話題。

我們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看,讓我們先轉到另一件的事情。假設我問你借錢,第一天借2元,第二天借4元,第三天借8元,每天比前一天多一倍,如此借一個月,然後我每天還你1萬元,一個月就還30萬元。你覺得划不划算呢?如果每天還1000萬元,一個月就還3億元呢?事實上,只算第30日,你就要給我超過10億元,還未計算第29天之前。如果去到第33天,數字就會達到85億。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以倍數增長的數字是驚人的,而人口增長也是以倍數計算的。即是說,一開始只需要兩個人,兩個人就生下兩個人,就會有四個人,四個人每對人再生下兩個,就會有八個人 (注意:這算法還沒有計算死亡的因素)。如此一直下去,到第33代之後,就會到85億人口,而現時世界上才有六十數億人。當然我的計算只是一個很籠統的計算,沒有計算死亡等因素。但一般人都不會只生兩個小孩,我自己在兄第中是排行第七的兒子,還有三個姊姊,加起來有十個兄弟姊妹。我現時只是簡單地計算只生兩個小孩的情況,到33代已經可以去到85億人。33代大約有多少年?一代不過是三、四十年,40年乘以33代,大約只有一千多年。如果你說人類歷史有五十萬、一百萬年,人類會有多少代呢?這許多人跑了那裏去呢?人口的數字不可以只有這麼少,一早就應該會擠滿地球。所以,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就可以看到,人類的歷史不可能這麼久。

有一篇文章在一份名為《自然》的期刊發表,如果你修讀科學,就會知道這本期刊在科學界很出名,是一本很專業,高水平的期刊。這篇文章在2004年9月30日 (VOL 431)的一期發表,是一個由多個研究員對人類祖先的研究結果,從數學方面研究這個問題。他們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地理環境、歷史因素等等,用一個很複雜的數學模型,在人口方面作出計算之後,就在這本期刊發表了幾個重點,都是令人很意外的幾點。

其中一點是說人類是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奇怪的是,這正正是聖經也告訴我們的,這篇論文告訴我們,所有的人類都有同一個共同的祖先 (Universal Ancestor)。第二點就是說,人類共同祖先的出現時間,只是在幾千年之前。這篇文章用一個數學模型來計算,設人口有log2n代,而n是全球人口總數。將現時六十億人口代入公式,會得出人類歷史大約是33代,和我們之前計算的的差不多。

如果他們這個數學模型成立,反而是會支持聖經所說的。當然我們用簡單的推論,也可以看到接近的數字,是不可能有五十萬、一百萬年,否則人類就會有很多代。雖然33代只有一、兩千年,但這篇文章也計算了死亡人口、地理因素和移居人口等等的因素,所以將這個時間推延到六千年,甚至一萬年,就已經可以彌補所有的因素,但不可能去到一百萬年,否則現時全球人口就會多得連地球也容不下。

對聖經的偏見

我們在這裏做一個結論。很多人都很難避免偏見這個問題,基本上他們未真正研究過證據,卻一早就已經判定聖經是不正確、不合理、是迷信而已。但如果我們放下我們的偏見,細心去看科學的證據的話,你會發現科學家、研究員找到的證據,全部都和聖經沒有抵觸、沒有衝突的,反而有很多是直接支持聖經的。

相反,許多人都不假思索地接受進化論,我想這也是一種偏好。進化論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理由、這麼多證據來支持呢?你會發現進化論在很多方面都是沒有支持,不能成立的,純綷是一個一廂情願的想象而已。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放下這些偏見的話,可能會認識事實的真相多一些。

許多人覺得聖經是沒有甚麼真憑實據的,只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只是一種主觀感受。這也是不正確的,是一份偏見。聖經裏面所說的事情,其實是有很多證據支持的。

這段時間我們會從很多方面去看這些證據,上次我們看過天文、物理方面的證據,今次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之後我們會繼續從電腦、歷史、考古方面看聖經。聖經是有很多的證據的,不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人們就是不相信,也不會減低聖經的真實性一絲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