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要通

李馬可牧師主講

提防傾向肉體、外表的事物

人是屬乎肉體的,大家要了解這一點。你知道我們要小心、謹慎、警醒,小心防範肉體的運作。當我們不小心、不謹慎的時候,就會自自然然傾向肉體,這是自然的天性,你要明白這一點,而肉體的傾向是傾向外面、外表、表面的事物,每一件事物也不例外。若你不警醒防範,就自自然然會傾向肉體。這一點我想很多人亦會了解到,對吧?無論你做世上任何事情,當你一放鬆,自然便會去了肉體那邊,自然去了外表那邊。

我們在年初的時候訂下目標,追求在屬靈裡面的進步。很多弟兄姊妹訂立了一個時間表,以好好的追求,但大家需要知道,時間表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是用來幫助我們預留時間來追求。因為人屬於肉體 (傾向外表)的緣故,很容易被外表的事物吸引,最後我發現有一個情況,就是工具變成了目標,工具不再是工具,時間表變成了目標,即是說,目標是去完成時間表上的安排。我們用這個準則來界定自己能否完成這個時間表。完成到,即是成功;完成不了這個時間表所安排的,就是完成不了任務。我們變成了「以完成這工具」為我們的目標,以為任務完成,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大家要清楚了解,訂下時間表只是工具,工具是用來幫助你,工具不是目標,只是幫助我們訂出一些時間來追求。我們要知道,訂出一些時間來追求,在於追求什麼,不是追求完成時間表。如果你不能夠很清楚知道或說出一些實質、具體的目標,那即是沒有目標,而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追求去完成時間表,這就是「工具變成目標」的意思。

形式化的祈禱毫無功效

大家所訂的時間表內容,絕大部分也是每天要讀聖經、祈禱,這沒有什麼奇怪。基本上,從你回教會,或是接受洗禮開始,牧者教導你每天要祈禱、讀聖經,但是我擔心這做法最後只能成為一個習慣、一個形式。牧者叫你每天要讀聖經、祈禱,但是沒有教你怎樣做,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可能他的「上一代」也不知道怎樣做,就在教會裡一代傳一代照著做,最後就變了宗教規條,法利賽人就是這樣做。當然,今日的基督徒絕大部分都是這樣做。基督教是這樣做,天主教也是這樣做。天主教徒會唸經,我們基督徒便祈禱,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佛教又怎樣做?佛教徒也是唸經,你唸天主經,他唸觀音經,大家的宗教各自每天有些「早課」,佛教徒更有「早課」、「晚課」來唸經。你說你不唸經,你會祈禱,那也不是所有宗教都要唸經。例如,喇嘛教有冥想,即不是照著一些經文來誦唸。

無論你唸經也好,冥想也好,祈禱也好,如果傾向外在,就是我所說的肉體,那就成了一些外表的儀式、條文。你看你每日做多少,這人做半小時,那人做一小時,視乎你訂下多少時間,這樣努力不懈地朝著這個目標去完成一小時。七日裡每日都能夠完成一小時,這個星期就「成功」,但這只是出面的一個形式。宗教的規條就是這樣,你只是完成了宗教的規條,好像法利賽人那樣,這是不行的。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人是傾向肉體的,若你不刻意糾正,你很自然就發展到肉體上面,就是完成了這些,就當作完成。

我要提醒大家,你要注重的是質素、內涵,不是出面的形式,不是究竟有沒有做到,因為做到了也不會有作用,正如聖經說,是毫無功效的 (西2:23)。你能夠遵守時間表一個星期七日,一個月三十日,每日都有一小時、半小時來祈禱,守得非常穩固,但最後是毫無功效,一點功效也沒有。究竟是真正有用或是無用,是要用裡面的實質來量度。什麼實質?上次講道時說了一部分,讀經的內涵、實質是什麼?讀經的要訣是要明白,明白才是成功。你讀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或五小時也好,若不明白,這是毫無功效;要去明白,要領悟,要能夠分辨到才可以,讀經主要重點是要明白。

禱告的重點在於能夠接觸神

禱告的重點在哪裡?禱告的重點就是要「通」;「讀經要明,禱告要通」。什麼叫「通」?就是能夠與神通,能夠接觸到神,能夠跟神有接觸,否則你禱告五小時也沒有用。正如路加18章裡說,法利賽人去聖殿禱告。聖經記載他自己跟自己禱告,他根本上接觸不到神,他只不過是說了些話,他知道自己說了什麼,就是自言自語地向自己禱告 (路18:11)。這樣禱告多少時間也沒有用。這裡記載這法利賽人上聖殿禱告,他山長水遠地走到聖殿禱告,應該也很虔誠,但是亦沒有用,因為禱告是要通,你接觸到神才是通。

做基督徒,來來去去也是讀經、禱告,但是裡面有很大、很大的學問。如果你沒有這進步的話,你只能夠年年都是讀經、禱告,很呆板、很沉悶,因為你所做的全部都是千篇一律。假設你讀書,如果你讀幼稚園讀了十年,你會怎樣?一般人讀幼稚園兩、三年,但是你讀了十年,即使這是很出名的幼稚園,但是讀了十年也沒有意思,對吧?同樣地,你做基督徒,你沒有進步的話,即是你讀幼稚園讀了十年,仍然未畢業,那當然會沉悶、沒有意思、呆板。但如果你有進步,就不同了,十年後你會到哪裡?十年應該上中學了,再讀十年會怎樣?應該都是研究生,甚至教授、做研究的階段。這二十年裡,你可以學到很多事,所以你讀十年幼稚園跟你讀十年上中學有很大的差距。

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進步?如果有進步的話,雖然同是讀書,但你不是讀同樣那本書,程度是完全不同,是一年比一年更加精彩。屬靈生命是一步一步強壯起來,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將會有好像活水江河那樣豐盛的生命,不是好像幼稚園的生命,這就是分別。看你是完成外在的規條,或是真的有裡面的內涵,你要這樣來量度自己。讀經就是要明,能夠消化得到,能夠運用它來分辨好歹,對或不對;哪些是真理,哪些是錯謬,用它來明白神的旨意。如果讀經而不能夠明白神的旨意,你讀來為了什麼?禱告就要通,能夠接觸到神,若你的禱告接觸不到神,那你倒不如去唱卡拉OK。

屬靈的事不能無師自通

禱告要通,是不容易。正如讀經要明,也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不是一年半載能夠達到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太快灰心氣餒,以為試了很多次,好幾個月、半年也不成功,便覺得氣餒、泄氣,這是需要有毅力持續的學習。你總不能夠讀一、兩年便上中學?要很多年慢慢進步。除了毅力之外,也需要得其門而入才可以,這亦很重要。否則,你會好像以色列人那樣,兜兜轉轉四十年,到了哪裡?剛好回到起點,兜來兜去也沒有進步。得其門而入,即是你對所領受的道理、指教,你要真的很吸收,很準確、很仔細地來執行它。聽要聽得清清楚楚,吸收要準準確確。

現在世界很多事情都是流行要快速,你是不是這樣?你買手機、電腦或新產品,從來不看說明書,自己試試下便學懂?很多人也在嘗試中學懂,物質界的事可以這樣,但屬靈界的事就沒有這麼簡單。因為那些產品是user-friendly (方便用者),就是給你在嘗試使用中學懂。屬靈的事一點也不方便用者,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投訴聖經厚,薄一點不可以嗎?如果你看見這麼厚的使用說明,你會去看嗎?不是神不想方便用者,而是沒有可能將這麼厚的聖經,變成簡單兩、三頁紙,這樣只不過是遷就你的肉體,是沒有用的。

屬靈的事不可以這樣,但我發現很多基督徒對屬靈的事很天真,以為可以自學,可以無師自通。例如,有些弟兄姊妹去練習,去跟著道理去實行,遇到阻滯、困難克服不了,他不會去問人,以為自己閉門造車,可以處理到。自己為自己施手術,當然不行,最後你只是孤軍作戰,困住四十年,最後你漸漸就會低沉、放棄,因為沒有這習慣去尋求幫助,自己解決便算了。我發現很多人有這習慣,我也覺得很奇怪,不知原因是什麼。是怕羞?怕跟人說自己的事?怕麻煩牧者,寧願自己解決?什麼原因也好,這是不好的,都是要改這習慣。或者你覺得事情很小,未到絕症,有絕症才去找牧者解決。屬靈的事不可以這樣,什麼問題也是越早解決,就越簡單、直接,不要以為自己碰撞一下就可以解決。

禱告首要的質素在於逼切度

今日主要說祈禱方面,有關讀經方面上次已說過,今次不會重覆。祈禱方面怎樣能夠進步?在禱告方面,大部分人的困難就是雲遊太虛,即是胡思亂想、集中不了。絕大部分人禱告三十分鐘,可能集中的時間少於十分鐘,另外二十分鐘就去了別的地方。思想集中不了,不受控制,甚至想起完全無關的事情。你可能想關掉這邊的思想,另一邊的思想又活躍起來,要關掉所有的思想真是很艱難,特別是你不是一個習慣控制思想的人。很多人都是思想放任,好像學生上課時常發白日夢,你在說什麼他也不知道,他沒有習慣去管理、控制思想,在這裡當然更加困難。這也需要學習,正如你要控制自己的肌肉一樣,你才可以做到那些運動,如跳水、花式;同樣你要控制到自己的思想,同樣是控制,但是你要練習才可做到。

今日我不是要說控制我們的思想。其實禱告最大的問題,並不只是集中的問題,這只是外表的徵狀,而是裡面的問題。裡面的問題究竟在哪裡?就不是純粹是集中的問題。裡面的層次就是no fire (沒有火),沒有intensity (逼切、強烈)在裡面,這才是更加重要。當你沒有火、沒有逼切,你的禱告便變成公式化的禱告,按著規矩來做。今天半小時便做半小時,一小時便做一小時,守著條文,盡量不要胡思亂想,盡量控制思想,思想乖乖地不要亂走,這樣死守一切規條,仍是達不到目標。所以,我要跟大家說內在的問題,很多問題也不是外在的問題。若你只注重外在的問題,你不是真正的去解決它。問題就是在裡面沒有逼切,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禱告首要的質素:要有逼切才是真正的禱告。沒有逼切,不是真正的禱告。

懇切的禱告才能接觸到神

雅各5章16-17節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當然要清理罪,接下來便說有關禱告。「義人 (清理了罪的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三年零六個月,一個禱告就可以影響那國家三年零六個月的時間,令他們終於因為這旱災的緣故知道罪,要悔改歸向神,然後第18節說:「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這禱告的力量是多麼強大。他的秘訣在哪裡?是不是因為他跟我們很不同,他是以利亞,我們不是以利亞?但聖經說以利亞跟我們一樣性情 (雅5:17),他不是有什麼跟我們不同,是他懇切地禱告。所有有效的禱告都必須有這質素,是intense (懇切)的。你想禱告有果效,你需要好好學習這質素,要有一份懇切、逼切,這點非常重要。

我們說,禱告要通,通即是有效,能夠去到神那裡,能夠將你與神連結在一起、有接觸,怎樣才可以?懇切的禱告才可以,on fire (有火)的禱告才可以。不是有火的禱告,聖經裡描述為「溫水」,熱度普普通通,又不是冰凍。「溫水」一樣的禱告,沒有火,是接觸不到神的。啟示錄3章16節,主耶穌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信:「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如果你是溫水,而不是有火的時候,主耶穌會跟你隔開,他要將你吐出去,即是他會拒絕你,因為他不能忍受不冷不熱的狀態,包括禱告在內。不冷不熱的禱告,他也不能忍受,要有火的禱告才行,你要明白這點。

為什麼你接觸不到神呢?為什麼主耶穌不接納你呢?因為他不能忍受這樣不冷不熱的狀態。啟示錄3章19節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讓他知道要悔改;「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發熱心 (be zealous),要有這份熱心,要有這份火熱,要有火。這時候會怎樣?20節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你很熟悉這節經文,對吧?但你不知道它在說什麼。這裡是說,當你有火的時候,主便會臨在,主便會跟你坐席,跟你一起吃飯,即是跟你有很甜蜜的交通。「你與我,我與你」,一個雙向的、有對流的交通。主耶穌會進入你心裡面,跟你有雙向式的交通,但你需要發熱心,你需要有火。所以,所有的禱告都要有connection (連接),需要有火才可以達到主面前。不冷不熱的、像溫水的,主耶穌會把你吐出去,而這個intensity (逼切)亦能同時解決你那個不能夠集中的問題。你發現你祈禱不能集中,因為你未有火;如果你真的有火,很難不集中。

當人有需要時便會逼切禱告

你有沒有試過很逼切地禱告?或者偶爾也有,例如遇到很嚴重的問題,很嚴重的病。無論是你自己或家人患病,那段時間真的很熱心;又或者你被裁員,沒有工作,或者準備考試,你也會很熱心。那段時間你很熱心,即使在禱告之外的時間,你也不能停止去思想,為那件事擔心,甚至不能停止,那你會不住禱告。當你有很大的需要時,你會熱心。例如當你有病時,吃了止痛藥,痛楚也不停止,除了禱告,你還有什麼可以做?根本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令你分心,你只會想著怎樣去解決問題,所以當你有極大需要的時候,你自然便會集中。你不集中是因為你沒有大的需要,所以你便會被很多事情分心。當你有這需要時,當你痛得很辛苦的時候,什麼其他問題也不重要,最要緊便是解決這問題。

所以,如果你有逼切的需要,你自然會有intensity,自然會集中,但這個formula (程式、情況)當中有一個問題,你會很集中,但你的集中是在你的肉身需要上,這便是問題。無論你在家庭、感情、工作上有需要,你便會很集中,但問題是你只集中在肉身的需要上,而不是集中在神身上。這事會令你祈禱,但在禱告裡面你被分心,集中、掛慮在你的肉身需要上。當你的問題解決了,結果不是令你更親近神,而是令你更加被吸引到肉身的事情上。有關這些情況,裡面的原則是正確,不過要有不同程度的應用。你用在肉身方面上是沒有用,最後會傾向肉身。不錯,問題是解決了,你傾向了肉身,但不會因為這樣而令你傾向神。所以,要解決這情況,是要將肉身的需要轉化成屬靈的需要,這樣便會令你傾向屬靈的事情。

有屬靈上的需要但沒有逼切

問題當然是,我從哪裡去找這麼大的屬靈需要呢?在肉身上,我們有時會遇上一些問題,無論是在工作、經濟或家庭,各方面亦會有問題出現。但是在屬靈上,我在哪裡找到這麼大的需要,以至我會很逼切 (向神祈禱)?如果你這樣問,即是你不覺得你在屬靈上有很大的需要,你是在說笑吧!你可能其他方面不行,但你在屬靈上沒有問題!你覺得你在屬靈上沒有問題,很滿足、很充裕,什麼都不缺。老底嘉教會便是這樣,什麼也不缺。我想你不會這樣思考。我相信你亦明白你在屬靈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你應該明白這點,所以你很逼切去尋求神。你的禱告每每也是很懇切、有強烈的觸動,以至你心無旁鶩完全集中在神那裡。你想,好像不是這樣:第一句還算是合適的描述,第二句好像不對,第三句更加不合符。

你覺得自己在屬靈上有很多需要,那你會很逼切去找神;逼切去找神時,自然會很集中,怎麼還會胡思亂想呢?這應該是邏輯,但好像某一部分有問題。你會願意承認在屬靈上有很多需要,但沒有這份逼切,極少人有這份逼切,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你肉身上有需要,你便會有逼切:即使你只是有根刺在手指上,你也會很逼切地呼叫「救命」,很逼切的;但如果你有根刺在屬靈的部分,在你屬靈的眼睛裡面,你覺得沒什麼,沒有那份逼切。為什麼會這樣?這便是問題,有事你便會很逼切,例如你讀書成績不太好,你會坐不安、站不穩,或者家人有事,無論是經濟或其他問題,你便會很緊張;或者公司老闆對你不滿意,你會好害怕、心想最好不要經過老闆房間的門口,你會很緊張那些事情。屬靈上有問題出現,你不會很緊張,你不會很擔心。

不擔心屬靈的事因不害怕神

肉身上出事你便會很擔心,你便會很害怕;屬靈的事,你就沒有那麼擔心,更加很難談上是很害怕。為什麼有這個分別?因為我們並不fear God (害怕神)。你會害怕老闆,害怕家人出事,很多事情都會令你害怕,甚至你會害怕蟑螂,但你竟然不害怕神,你真的很厲害。你會害怕蟑螂、老鼠,但你當神是「病貓」,但是「病貓」應該也比老鼠強,對吧?你竟然不害怕神。世界上很多東西可以令到我們很憂慮、很害怕,但是對屬靈的事,你也知道自己在屬靈上不算很好,但是你不緊張、不憂慮。你成績不太好,你卻會很憂慮,對吧?你工作不太好,你會很憂慮吧。如果你上班遲到十五分鐘,你會怎樣?你會希望地鐵行快一點,你會很擔心遲到十分鐘、十五分鐘,還要在門口碰著經理,也不知往哪裡去躲。但如果你是回教會遲到呢?你又不會在教會門口遇到神,但你不知神無處不在嗎?他當然會看到你,你每次回教會遲到,他也知道,你以為神今早睡晚了,看不到你遲到?你遲到回教會,你會緊張嗎?「不要傻了。」為什麼?「因為神不會罵我,老闆才會罵我:『又遲到?今個月你已經第四次遲到!』」所以你遲到回教會沒有問題,但是回公司遲到便不可以了。在公司裡面做事,所有工作你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以致上司滿意,在年終寫appraisal (評核報告)時給你好的評分。有沒有想過在年終的時候,神會給你怎樣的評核報告?你從來沒有想過這事,對此你也不在意。在公司不同了,老闆會給你加人工,或者降職,怎麼辦?這就是問題。

那些 (肉身的)事情,我們會很在意、很緊張;基本上,在神的事情上,我們做得不好,良心亦有些歉意,但是說到害怕?沒有害怕過,是有點歉意。但你對著老闆便害怕得發抖,聽到老闆的腳步聲,便立即坐直身子,加快做事;但是我們讀經、祈禱的時候,不專心、讀經時卻去了上網購物,便覺得沒有聽到神的腳步聲,甚至祈禱時睡著。你在公司有沒有睡著?很少,對吧?為什麼你讀經時睡著,祈禱時睡著?你真的要看看下你的心態。究竟在你心目中,你覺得哪樣東西真的重要?你是怕老闆多,還是怕神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你覺得神寫評核報告的時候,他會不會接受你的表現?他會不會說「忠心良善的僕人」,還是「又惡又懶的僕人」 (太25:23, 26)?神會寫評核報告,如果你弄錯了,你不知道,我告訴你,神會寫評核報告。所以,這是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思想清楚。

不辜負別人的心意是做人原則

對於屬靈上的事,我們會有點歉意,這我也了解。我們會坦然承認不足夠,但是我們不擔心、不會害怕,這就是問題。為什麼我們不會擔心屬靈的事?因為老闆很惡,但教會每個牧師也很好,見面時總是跟你微笑,但老闆從來只是黑著臉。回教會不是回公司!所以,你回來教會遲到,沒有問題,教會的人慰問你,你的老闆何時會這樣待你?教會實在太forgiving (寬恕、寬容)!所以,你 (做教會的)工作做得馬虎,我們仍會接收,不會把它丟進垃圾桶,你試試給你的老闆一份做得不好的文件?他會丟掉它,用碎紙機碎掉它,叫你重新做過。但教會不會這樣,我們仍然會鼓勵、勉勵你:「下次努力一點吧!」教會的牧師、傳道人是這樣,神更加滿有恩慈。主耶穌多麼溫柔、慈愛,又憐憫我們,那麼你fear (害怕)什麼?你沒有理由會怕主耶穌,主耶穌不是老闆,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主耶穌教我們寬恕人七十個七次 (太18:22),他自己一定以身作則,最少也寬恕我四百九十次。你叫人這麼做,你應該雙倍,寬恕千幾次,我們有很多次數使用?」沒有問題,聖經說寬恕,大家相親相愛、彼此接納?你告訴我,怕什麼?

這樣你是錯得很。如果你是這樣思想,你的心態、你的思想、你的思維其實是完全錯誤,你這樣的害怕只是奴隸式的害怕。奴隸式的害怕是怎樣?就是欺善怕惡-老闆很惡,你就很怕他,但遇上很容易欺負的老闆或同事,你便怎樣?你便會目中無人。當然,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也是這樣,如果有個仁慈的老闆,你會遲到十五分鐘、三十分鐘,越遲越厲害,中午還未到便打電話到餐廳訂位子吃午飯。這個老闆太好,你走運了,你內在的東西都顯露出來。你會take him for granted,不放他在眼內,視一切為理所當然。這只會考驗到你是有什麼質素的人。如果是這樣,即是你是一個小人,你做人沒有原則,故此你行事不尊重其他人,亦等於你其實也不尊重你自己。所以他惡,你就很怕;他善良,你便欺負他,你是不尊重自己。

正確的做法不是這樣,正確的心態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才是正確的心態。「你越對我好,我便越不能夠辜負你」,這才是正確心態,而不是「你對我好,哈哈,我當你是草」。人不是這樣,這是基本的原則,不是「他惡,我便怕他」,是你自己的原則。如果你有一個很惡的老師,常常罰學生企、留堂,你便很怕受罰,這樣你的心態,就是一個小學生的心態。小學生便是這樣,老師很惡,他便很怕老師:「這班主任凶神惡煞,很怕上他的課。」這是小學生的心態,但你不是小學生,你是成年人。你不要當自己是小孩,老師惡,你才怕他,成年人的想法是不同。成年人的想法是,你的老師如果對你很關心、很看重你、很照顧你,盡全力去幫你,你才會很緊張,你緊張你不能夠達到他對你的期望,這才重要。不是他惡不惡,你恐怕辜負他花這麼多心血在你身上,你明不明白?這才是做人的原則。

神滿有恩典,但不會縱容人犯罪

有沒有聽過「恩重如山」這四個字?恩重如山,為什麼要用上「山」一字?因為領受別人的恩典是很重的,是一個責任,不是可以take it for granted (當作理所當然),不是可以隨便接受便算了,這樣是一個沒有良心的人。心態不是這樣,不是「他惡、我才怕他,神這麼善良、從來不罵我,所以我當他沒事」,這是你自己做人沒有原則。他越對你好,你反而越不會想辜負他的心意,那鞭策比他惡待你更嚴重。恩重如山就是這意思,你要明白怎樣才是正確的心態。

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這是正確,但不代表我們會take advantage of Him (佔他便宜),那樣你便錯了。如果你以為神滿有恩典、憐憫,便可以被人佔便宜,你便不明白,神同樣亦是聖潔、公義,亦是有智慧的神。聖經說 (你記著這句話),他「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出34:7;民14:18;鴻1:3),絕對不會將有罪的人看為無罪。你以為神很隨便,這裡不是這意思。他有恩典、慈愛,是想要令你去悔改,不是犯了罪當作無事,一切也很小事,絕對沒有這一回事。在神眼中犯罪是非常嚴重,他是想令你去悔改,他的恩典不是想縱容你犯罪,你不要弄錯了。

聖經說,神不輕易發怒 (註:出現於多卷書,包括出34:6;民14:18;詩103:8, 145:8),但聖經沒有說神永遠不發怒。「不輕易」是給你機會,但如果你不曉得欣賞,珍惜他給你的機會,不曉得去敬畏他,最後你仍然要面對他的忿怒。聖經說「震怒」 (約3:36;羅2:5),落在神的手裡面是非常可怕 (it’s a terrible/fearful thing to fall into the hands of God) (希10:31)。我們對神有沒有這份畏懼?如果你沒有這份畏懼,這樣你亦很難有這份逼切,一切都是這麼輕鬆、平常、隨意,有什麼逼切呢?完全沒有什麼逼切。你對神有沒有這畏懼的心?

神因基督的敬畏而拯救他

聖經裡描寫到一個人物對神有一顆畏懼的心,而因為他對神有這畏懼的心,最後他得救,最後他得到神從死亡裡拯救他。如果要你猜這人物是誰,恐怕你猜一天也猜不到,由舊約至新約也猜不到。這個如此畏懼神的人,因為他的畏懼而得神拯救,他是誰?應該不會猜到。你認識他,甚至應該很熟識他,但決猜不到是他:「竟然是他?」你猜是這個、是那個,你猜一百個人物也猜不中是哪個人對神有這麼深的敬畏的心,以致因為他的敬畏,神救他脫離死亡。聖經裡有很多人對神都有一個畏懼的心,但發生在他身上的這個人,你會想:「不是吧,是他?應該沒有可能。」如果你上星期五有回教會查經,你應該知道我所說的是誰。

希伯來5章7節:「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這是不簡單的一節,希伯來書是一卷頗深奧的書。「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神應允了基督的祈禱。應允什麼?這當然很清楚,「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是求什麼?就是求免他死亡。懇求神救他免死亡,意思即是如果神不應允他的話,他便不能夠脫離死亡。你要明白這點。脫離死亡是什麼意思?免死是什麼意思?「免死」是save him out of death (從死亡裡面出來的意思),免死亡的意思不是避免死亡,這個字是out of (從裡面出來)的意思,不是避開的意思 (這翻譯不太準確),而是他死亡了之後能夠復活。神能夠在他死亡之後救他,能夠脫離出來,可以復活過來,因為基督需要復活,然後才完成這救恩,才能夠為萬人成就這救恩。所以,你可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神為什麼救他?這裡告訴你,神救他的原因,就是「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神救他,否則他不可以從死亡裡面出來,不可以成就這救恩,你要明白這點的重要性。而這份虔誠表現在哪裡?表現在他「大聲哀哭,流淚禱告」那裡。所以,你首先要掌握這句經文的幾個重點,彼此之間的關係。「虔誠」這個字在這裡翻譯的力度不足夠。在很多英文聖經裡面 (例如King James Version、Revised Standard Version、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亦翻譯成godly fear (對神懼怕的心),或者可以是「虔誠的懼怕」,所以 (中文)翻譯為「虔誠」也行,不過缺少了「懼怕」的元素。這個字是有「懼怕」的意思在裡面。一些原文 (希臘文)字典裡亦有列出這個字的意思,有reverent (虔敬)或者fear (懼怕)的意思,所以有些經文裡面,這個字跟另一個字「敬畏」 (fear of God)有平衡的用法。這個字在新約裡面出現了七次,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在舊約 (七十士譯本)裡面出現了25次,有不少經文你可以查考。例如:出埃及記3章6節說到摩西怕看到神,那是摩西第一次見到神。摩西怕看到神,所以他怎樣?他用一塊布、毛巾或衣袖包著頭、包著臉,不敢望神,這也是正常的。如果你有機會見到神,相信你會比摩西更害怕。

神按著他的旨意叫基督復活

神因為基督的godly fear (對神敬畏的心、懼怕的心),最後應允了他,拯救他脫離死亡,以至救恩可以完成,這便是這節經文所說的。這當然對我們不熟識的人來說,會覺得很詫異:「基督需要神救他脫離死亡?」我們不會這樣想。這裡可以分開兩個角度來幫助大家明白這件事。

首先,從神的角度,我們會認為基督一生按著神的旨意來生活,活一個完美的一生,這樣當然可以不受死亡的驅禁,可以復活過來;是他一生完全無罪令他復活,不受死亡的驅禁。如果我們這麼想,這想法明顯有很大的漏洞,有一個偏差。偏差就是基督的復活是因為他自己的功勞,因為他這樣活,所以 (得復活)是他應得的功勞;這樣,問題就是神在哪裡?神的part (部分)在哪裡?純粹是他的功勞,是他自己的力量成就了救恩,但神的部分在哪裡?Nil,沒有神的部分,對不對?

但聖經 (你不用讀經很久也會知道)重複很多次,不計其數地說,是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不是基督令自己復活 (徒3:15, 4:10, 13:34等),是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否則你如何明白這句說話?你當這只是個儀式嗎?「這個儀式必定要進行,於是請一個明星來執行亮燈儀式;神是最大的,所以由神主持這個復活儀式吧!」你當 (復活)是一個儀式,不是吧?這不是一個儀式,神不是橡皮圖章。神按著他的旨意,決定將基督復活過來,是神的決定。當然神的決定是基於他接受了基督的godly fear (對他懼怕的心),所以他做這決定,但不是在沒有選擇下執行這儀式,不是一個手續。是他真的用他的大能,在他的will (旨意)裡,是神決意將基督復活過來,是神完全全權決定這件事,不是沒有選擇的,你要清楚這點,這是從神的角度來理解。

基督看自己為完全軟弱

第二,從基督的角度來理解:聖經同樣記載,基督亦多次預言三日之後他要從死亡裡面復活,他已經滿有把握地作出這個預言,跟門徒和眾人分享這事。他對這事滿有把握,但你要了解,他滿有把握是基於什麼?是基於他覺得自己表現很好?好像有人考公開試,考完英文、通識、物理,你問他考得怎樣?他說:「還好、還好。」之後便坐著等待「放榜」,等是派出5**還是5* (註:最高分數)。是否他覺得自己已經活了一個無罪的一生,所以坐著十拿九穩地「等待上台領獎」?在乎你如何了解基督,你如何了解主耶穌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心是一個怎樣的心。你覺得基督怎樣看自己?基督看自己會覺得他是很有能力,還是很軟弱?你覺得基督會怎樣看呢?聖經很清楚說基督是怎樣看自己。

約翰5章19節,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 (即是他自己)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很簡單一句說出,「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他自己什麼也做不到。他怎樣看自己?是完全的軟弱,比你看自己還要軟弱。如果你能夠看到自己的軟弱,你屬靈上的程度很高,我們通常也未必這樣看自己。他就是這樣看自己,「我憑著自己什麼也不能夠做、一切也不能,我沒有事情能夠憑自己做到」。

在30節,他再重複一次:「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我能夠做到什麼,一切都是靠神的能力才做得到,靠著我自己沒有事可做得到」,這就是他怎樣看自己。所以,他預言三日之後復活,不是他對自己的表現很有信心,這不是基督的想法,他是相信神的應許是實在的,但他自己呢?他對自己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他完全不會想到是他自己可以做得到。他只有一個想法,一切也是神在他身上做,不是他自己做得到,而是神可以令他這樣,所以為什麼他一生也是這樣生活,這可說是他一生的座右銘:「不是我自己做,而是神所做的」。所以,「在死裡面復活」是他向神呼求來做這件事,不是他有把握可以做得到;所以直到最後一刻,他仍然呼求神的拯救:「我沒有能力叫自己復活,只有神才有這能力。」所以,他呼求神救他從死亡裡面出來,這就是基督一生所運作的方式。

離開了神,什麼也做不到

看一節經文可以濃縮這個觀念。約翰15章5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這是基督跟我們說的話,但是應用在他身上是一樣的;我們效法基督,在這事上亦效法基督。基督自己的看法是怎樣?神是葡萄樹,他就是那樹幹,因為離開了神,他什麼都做不到,這就是他的秘訣,所以他將這秘訣傳授給我們。他自己的生活原則就是離開了父,他就不能做什麼,這就是他的godly fear (對神敬畏、畏懼的心)。是分分秒秒都要靠神而活,靠神來行事為人,離開了神一切便完結,這就是他對神的敬畏。因為他這態度,神應允了他,應允了他世上最重要的禱告,叫他從死裡面復活,可以成就了全人類的救恩。

你和我的godly fear呢?我們有沒有這心態?「離開了神,我什麼也做不到;憑著我自己,我什麼也做不到」。如果基督憑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相信我和你連想也不用想。當然我們不明白「什麼也做不到」是什麼意思?離開了神,我星期一仍可以上班?非基督徒也是這樣上班。有什麼做不了?星期一照常上班。離開了神,我們繼續結婚生孩子、繼續照顧父母,什麼也可以做到。繼續傳福音?可能不能夠傳福音,但其他事情也可以做到?肉身的事是「照做可也」。你不明白「什麼也不能」是指「什麼」也不能,不是再分能夠做一些事情,不能做一些。

沒有神,做屬靈、屬世的事均是枉然

你要明白什麼是「什麼也做不到」。約翰15章這段經文是談論結果子,即是說,如果你離開了神,你做任何事也結不到果子,即是做任何事情也不會有功效。無論屬靈、屬世的事情,全部也沒有功效,「沒有果子」,最後是徒勞無功,什麼也沒有。你會很盡力去做事情,例如上班。上班,你真的是為了要上班嗎?當然不是!你上班是為了希望將來可以過好生活,你可以很勤力地工作,很努力地工作一生,最後你有沒有過著好生活?離開了神,你沒有好生活。如果不是神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不是神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白費氣力 (詩127:1)。你會白費氣力?你會很努力地做事,但是做不出結果來,這樣會更難過,你會寧願不做還好。做了那麼多,結果什麼也得不到!哈該書有一節很特別、很有趣的經文,希望大家可以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做不到、最後沒有結果」是什麼意思?哈該1章6節:「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即是工錢最後流走了。

哈該1章9節說,「你們盼望多得…」,最好是加薪,但是最後加了之後怎樣?「…所得的卻少」,追不上通貨膨脹。「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各人只是顧自己的事,我們不是尋求神,這就是那原因、結果。不是你沒有工作可做,你有的可做,但是沒有結果。你一生花了不少努力,以為可以有好的生活、過好日子,但是這好日子好像永遠也不來臨。解決了一個問題以為可以了,但是又有另一個問題出現,解決了又有第三個問題出現。例如,起初是找不到工作,最後也找到了工作,誰知道兒子又不聽話,惹麻煩;到了養大兒子,他娶了老婆,誰知道時常令人激心,整生人也沒有得過好日子,所以你明白嗎?都是徒然的,是枉費氣力的。離開了神,什麼也沒有,什麼也做不到。當然我的重點不會放在肉身方面,而是關心在屬靈方面,你更加需要明白這方面。

跟神連繫是唯一的出路

在屬靈方面,我們年初時立志追求,要在屬靈方面進步,但是到了年終時,你是不是真的有進步?現在當然還是一個問號。還是仍然像是在曠野裡兜兜轉轉?有些人已經兜了五年、七年,甚至超過十年,已經兜了這麼多年,今年會不會重蹈覆轍,又多兜一年?這一年我們能不能夠走出曠野?能不能夠在墳墓裡面出來?我不知道你有多關心這事,還是「算了吧,我關心的是這一年能不能夠升職」。你有多少把握,真的能夠從墳墓裡面出來?對於這事,究竟我們應該有把握,還是應該沒有把握?答案是both (兩者皆是),正如主耶穌也是兩者均有。對神的能力、對神的信實,是有把握。神是絕對有這份能力可以做得到,可以幫助我們。但是,對自己,我們要理解自己的軟弱,靠著我自己的立志、決心是不行,注定失敗,毫無機會。世人都是這樣,在年初立志,但是最後有多少個完全成功?屬靈上的事情,你更加不用想。

而唯一的出路在哪裡?就是我們剛才看的經文,葡萄樹和枝子的經文。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你能夠好像葡萄樹和樹枝那樣,連在葡萄樹那裡,跟神能夠連在一起,住在神裡面,他住在你裡面 (約15:5),這是唯一的出路。神是信實,他有能力,只要我能夠跟他接觸一起,我便可以成事。我自己單獨,便是肯定不用多想,絕對沒有機會,唯一的出路便是跟神連在一起。當然問題是,「跟神連在一起,住在主裡面」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夠保持connected (連繫),在過去那個星期裡,你覺得跟神是不是連在一起?這不是說抽象的事情。在過去的一個星期,或過去的一個月,我們立志今年要行的,已經過了三個月。如果三個月也不行,你需要evaluate (衡量),看清楚。跟神在一起是不是容易的事?我可以告訴你,是不容易的,你必須要全力以赴,並且要有這樣的精神。

本著恐懼戰兢的心態來禱告

腓立比2章12節:「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主要在最後一句:「當恐懼戰競做成你們得救的功夫。」保羅寫信給腓立比人,他們已經是很順服的一群人,但保羅在這裡仍然勸勉他們一件事,要學習「恐懼戰兢完成你得救的工程」。住在主裡面,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要常常保持connected (連繫),要怎樣的心態呢?要用一個恐懼戰兢的心態,害怕著,時時刻刻也害怕會「斷線」 (失去連繫),就像wifi (無線上網)是很容易斷線,跟主一起更加容易斷線,我們的思想不知走到哪裡去,所以要小心翼翼保持這份connection (連繫)。要有一個恐懼戰兢、godly fear的心態。主耶穌能夠保持跟神的接觸,就是因為他的godly fear的心態。聖經說,他雖然是兒子,他也沒有將一切take it for granted (當作理所當然),是他應得的。他還要「大聲哀哭禱告」求神來幫他、救他 (來5:7)。

你說,你和我需要大聲哀哭禱告求神救我們嗎?主耶穌也需要,我們需要嗎?因為他很清楚一離開神,神不救他的話,是毫無機會,所以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心態,有這樣的態度,不會有一個大安旨意 (註:過於放心)的態度,而在禱告裡面有一份fear and trembling (戰兢恐懼)的態度。當我們這樣逼切的時候,當我們有這恐懼的時候,我們的禱告就有這一份逼切、一份認真,這樣的時候,就可以能夠與神接通。

今日主要說在禱告裡面有這份逼切的態度,而這逼切的態度是源於對屬靈的事有一份戰競恐懼的心態,是很擔心、很害怕不能夠完成。希望我們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在我們的禱告生活裡面。因為你要知道,在這一年究竟你屬靈的目標能否達到,還是失敗,就是在乎你是不是存著一個恐懼戰競的心來追求、尋求神,直至你跟他之間是接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