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本的考究

李马可牧师主讲

这次,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圣经的可靠性,看看圣经所记载的是否真有其事,内容属实,以及在历史学上能否经得起验证。

验证圣经真伪的三大原则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书卷,有现代的,有古代的,而「历史学」这一门学问是要研究这些典籍,特别是古籍的真伪。究竟它们的内容是史实,即真正发生过的事;还是杜撰的,只是人凭着想象力编造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本名为《达文西密码》的畅销小说,这本小说尝试以历史的角度描绘涉及基督教的传说和秘闻。然而,《达文西密码》所记载的究竟是否真实?

无可否认,这本书的确十分畅销,但内容的真伪不是靠畅销与否来决定。

有些书记载的是史实,却无人问津。正如许多人情愿看《三国演义》,也不看《三国志》。后者记载的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但编写得较为沉闷;而前者作为小说,则精彩多了,当中有精彩的对阵,过五关斩六将,绘形绘声;可是,《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没有史实作依据的,它只取了历史的框架,再凭作者自己的想象力,穿插许多行云驾雾的内容加以填充。

《达文西密码》的情况就如《三国演义》,世上没有历史学者会接受《达文西密码》所写的是真实的,因为当中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历史骨干和取材以外,全部都是作者杜撰的。既然圣经也是一本历史书籍,我们也应当从历史学的角度作研究,看看它的真实性到底如何。

根据著名历史学者桑德斯 (按:Chauncey Sanders)(1)提出,若要研究历史书籍,特别是古籍的真确性,要从三方面作考证。只有同时通过这三方面的严格考核,才能确立一本历史书籍的真确性。

[注 (1)桑德斯Chauncey Sander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ilitary History, The Air University, Maxwell Air Force Base, Montgomery, Alabama, U.S.A.]

这三方面包括:

一、文稿的真确性 (The Bibliographical Test)

二、内部证据 (The Internal Evidence Test)

三、外部证据 (The External Test)

这次我们会先针对「文稿的真确性」和「内部证据」作探讨。

「文稿的真确性」是针对书籍现存的文稿方面的考证,也就是研究你手上的这一本书或文件,究竟是否真迹,与作者当初所写的原稿的内容是否一致;还是内容经过后人的篡改或基于各种原因出现错漏。

当确定文稿的真确性后,便要考证「内部证据」则是针对书籍内容本身的考证,也就是研究这份文件的内容是否前后一致,还是存在前后矛盾。

第三是要考证「外部证据」。当这三方面都能通过严格的考证,便能确定文稿的真确性。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从这三方面去鉴证圣经的真伪。

和所有的书籍一样,圣经的真伪不能只凭「感觉」辨别。许多事情虽「看似」合情合理;但细心研究,会发现当中错漏百出,就如《达文西密码》。作者言之凿凿,内容涵盖「圣杯」和「骑士团」,描述得有板有眼,一些人因此就被说服,认为这些都是历史的真相。

许多人作判断都只凭感觉,却不知道感觉往往只会带来偏颇的结论。要分辨事物的真伪,不能单靠主观感受,而是要透过客观和严谨的分析和验证。所以,我们可以透过桑德斯提出的这三个标准,一探圣经内容的真伪。

圣经的文稿的真确性

桑德斯提出的第一个标准是「文稿的真确性」。现存的所有古籍,包括我们手中的印刷本,以至保存在博物馆内的典藏,绝大部分都不是作者亲手所写的原著,而是历代流传至今的复制品。

你可以轻松从图书馆或书店找到一本儒家经典《论语》,但这百分百不是当年孔子的弟子亲手所写的那一份书卷。事实上,即使在博物馆里所展示的《论语》,也不是当年门生所写的文件。因为原著早就因为战争、环境改变,以及种种人为原因而遗失或被破坏了。

今天普罗大众能接触到的《论语》是书商出版的印刷本,但在更早的时期,特别是印刷技术尚未成熟的时期,书籍的传播和传承是单靠人手抄写而成的。古人会用纸和笔把作者的原著抄写下来,后人又把抄写本的内容抄写下来,如是一代接一代,经历许多年,就把当初书籍的内容传下来了。

这些依靠人手记录下来的复制本被称为「手抄本」。基本上,所有古代文献的原著手稿都不可能存留至今,包括中国的《论语》、《史记》,以至西方的《古罗马史》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拥有的古代文献,只是手抄本或复制品。

所以,研究历史的第一步,是要确定你手上的复制品是否与原著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你研究的只是复制品,而非原著,这样意义就不大了。

这一方面的研究,圣经在所有古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在手抄本的数量上,以及手抄本和原著的著书年份的接近性上,没有任何一本古籍,不论东方或西方,可以比得上圣经。因此,单从手抄本的质与量来看,圣经的可信度比任何古籍还要高。

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圣经是不可信的,那所有古籍都不可信。如果连圣经的记载也不准确,就代表所有典籍的记载都不能作准。如此一来,研究历史就是徒劳了,因为那些手抄本数量、证据比圣经更少的书籍,如论语,史记等,就更加不可信了。

在此我准备了一些古文献的著书年份数据,当中包括凯撒大帝的战争纪录,以及帕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些书是在不同年代写成的,根据研究,有些是在公元前一百年,也有公元后数十年至一百年写成,最古老的可追溯至公元前四百至五百年。当然,这些古籍的原著已经遗失,现存的只有手抄本。

在这些古籍中,现存最古老的抄本是在公元后九百至一千一百年写成。我们可看见原著著书日期,与现存该书最古老的手抄本成书的日期,当中经历的时间距离 (Time Span)平均有一千年之久。也就是说,你手上的手抄本是原著出版一千年后才出现的。

问题是,两者整整相距一千年,而这些抄本只是用人手抄写,要抄多少遍,要传多少代,才能把原著的内容传承下来呢?或许需要经历二十代。

这听起来多么不可靠。想象一下,即使用复印机复印一份文件,复印后把复印本再复印一次,重复二十次,最后再看看最终的复印本,你会发现许多地方都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识了。更何况古时没有复印机,没有电脑,不能把文件存在硬盘、光盘里,只能靠手抄本把文献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谁能确保当中没有什么遗漏和出错呢?

除了原著与手抄本的成书时间距离,手抄本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有关凯撒大帝战争历史的古籍手抄本,现存只有十份,至于其他古籍,多的达一至二百份,少的则连十份抄本也没有,可说是寥寥可数。

而《圣经》的新约作为多作者合著的古籍,所有书卷整全成书的时间约于公元后一百年。众书卷中最著名的四福音书,内容以记载耶稣的生平为主,而耶稣生活在公元后三十年间 (2)。

[注 (2)傳統上,耶穌的誕生年份是0 AD,是公元前及公元後的分界。AD是拉丁文的「主之後」。實際上,耶穌並非出生於0 AD,這是前人在計算上犯下的輕微錯誤。經過歷史家重新鑑證和計算後,得出一個更為準確的年份:耶穌是在公元前5至6年出生。]

经过考古学家进行纸质鉴定,证实新约现存最古老的手抄本是在公元后四百年之前写成,也就是最古老的新约手抄本与原著成书的时间相距仅三百年。对比其他相距近一千年的古籍,新约手抄本在与原著的成书时间接近性上遥遥领先。

有关新约现存手抄本的数目方面,以原文希腊文写成的手抄本至少有四千份。四千份的新约手抄本对比其他古籍,只有一百份,或十份,或七份手抄本,数目上可说是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

要验证手抄本的可靠性,可以在多份手抄本间进行对比,寻找当中兼容及不兼容的内容。相容的内容越多,或不相容的内容越少,手抄本与原著相符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手抄本的数目越多,年代越久远,那接近原著的可能性便越大。如果只有三份手抄本,若其中一本出现差异,也不容易靠统计和分析得出该差异是趋向正确还是趋向错误。只有量多,才有比较的根基。

而手抄本的日期越古老,所经历的过渡期越短,当中所产生的人为错误往往越少,原著和手抄本的一致性也会越高。

当这些数量庞大的手抄本互相比对后,若发现内容一致,没有冲突,那它们与原著相符的可能性就相当大了,因为它们极可能是指向同一份参考文献,也就是原著。

圣经不单在时间接近度和手抄本数目上远超其他古籍,其手抄本的准确程度也令人惊讶。

除圣经以外,现存手抄本最多的古籍是《伊利亚特》 (Iliad),为著名诗人荷马所著的希腊史诗。「伊利亚特」是一个古希腊城邦的名字,它另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别称为「特洛伊」 (Troy)。这本书记载了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一场大屠杀,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本书共有六百四十三份手抄本,虽然比《圣经》新约有四千份手抄本还差很远,但已相对比较接近。

既然有这么多的手抄本,里面的内容也较容易鉴证。书籍的篇幅长度方面,《伊利亚特》约有一万五千行,《圣经》新约有近二万行,颇为接近。

比较《圣经》新约的四千份抄本,查看这些抄本之间的记载有没有不一致的情况后,发现在这二万行里,只有四十行的内容未能被确认,也就是只有这四十行被怀疑是否与原著相符。

而在《伊利亚特》的一万五千行里,共有七百六十四行被质疑。四十对比七百六十四,这么一比较就马上知道两者在可信度及准确程度上相差多远。更不要说《圣经》新约的行数比《伊利亚特》多五千行,也就是说圣经的准确程度比《伊利亚特》高上二十倍。

再看看古印度巨著《摩诃婆罗多》 (Mahabharata),这是一本极长的书卷,共有二十五万行,是《圣经》新约的十二倍。而这本书的手抄本被质疑之处达二万六千行,也就是约十分之一的内容是不被确认的,比率十分高。对比之下,圣经手抄本的准确率极高。

那么《圣经》旧约又如何呢?它也一样可信吗?旧约与新约不同,它没有新约这么多的抄本,也不像新约般,有这么接近原著成书年份的手抄本。因为旧约的著书年代比新约更早,新约已算是古籍,旧约则比新约更古老,因此更少的手抄本能存留下来。

《圣经》旧约的所有书卷整全的成书时间为公元前四百年,比新约成书年份早约五百年,原著由希伯来文写成。一般而言,我们手上所用的中文圣经是从英文圣经翻译而来,而英文圣经则是根据旧约的原文,即希伯来文翻译而成。

英文版圣经是根据旧约现存最早的手抄本翻译的,这本手抄本被称为「马索拉文本」 (Masoretic Text),简称MT,成书于公元后九百年,距离公元前四百年成书的原著相距一千三百年。

《圣经》旧约与刚才举例的古籍也差不多,原著与现存最古老的手抄本成书时间相距约一千年。估计由于战争等原因,许多同期或更早期的古籍的手抄本都已被销毁,导致《圣经》旧约的手抄本与原著相距的成书时间也和普通古籍差不多。

死海古卷证明旧约文稿的真确性

这样看来,旧约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证据,能证实其文本的可信性和准确性。

但事情并非在此结束,神在这一个世纪,特别给人们一个史无前例的考古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圣经的考古发现。

这个考古发现诞生于中东,以色列死海以西附近的山上。我早在十年前与太太到访过那处,那是南部沙漠的起端,接近沙漠地带。「沙漠」并非指撒哈拉沙漠那样平坦的沙地,而是「旷野」。那里地势起伏,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山丘,有些是咖啡色的,也有黑色的;但无论长什么样子,尽是寸草不生,这就是这一带的地貌特色。

在那处的山头上,常会看见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洞。那里的岩石较容易被风雨侵蚀,经过许多年日的冲刷,形成了这些洞穴。旷野虽然寸草不生,但这一区临近旷野与草原的交接点,山上光秃秃,山下相距没多远却长出植物,所以偶尔也会有牧羊人在那处放羊。

1947年,一个游牧民族的牧羊人在那里放牧,发现丢失一只羊,就在附近的山中寻找。当他走进山区时,看见许多山洞,心想或许羊失足掉进洞里了。他就捡了些碎石往洞里面丢,看羊被击中后会否叫,或往洞口走避。牧羊人一丢,突然听见「乒乓!」的声响,像瓦器被砸碎的声音。他就爬进山洞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当他钻进去后,只见面前摆放着一个个瓦器。他看见那个被打破的瓦器碎片中,藏有一卷卷皮卷。这些皮卷被发掘后,就成为了很著名的「死海古卷」 (按:Dead Sea Scroll)。因此,1947年也成为现代考古学,特别是在古文献的发现上,最伟大和最具记念价值的一年。

这些器皿被发现时都是密封的,加上死海附近一带独特的气候,使这些皮卷保存了整整超过二千年,直到近代发掘出来仍颇完整。其中当然有一定程度的破损或碎裂,但经过拼凑后,仍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信息。

这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当这些古卷刚被牧羊人发现时,他并不认识这些古卷的历史价值和内容,但他也知道这是古董。所以没有置之不理,遂在市场上贩卖。

辗转之下,这些卷轴的其中五卷被一个以色列大主教买下,另外三卷则落在希伯来大学的教授手里。这以色列主教虽不认识希伯来文,但能分辨出卷轴以希伯来文书写,就向耶路撒冷城的研究中心求助。中心主任查看古卷,将其以照片形式记录下来,并发现这些是圣经经卷。

其中一份卷轴记载了《以赛亚书》,这是旧约中第二长的书卷,而该卷轴宽十吋,长二十四呎,就如一匹布那么长,所以中心人员不得不分许多段来进行拍摄,再把影像数据和部分真迹传给希伯来大学的教授及考古学家作鉴证。其后,考古学家兴奋地向世界宣布,他们找到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这些记载了《圣经》旧约经文的羊皮卷,是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后约一百年的遗物。详情可参考死海古卷的官方网页:https://www.deadseascrolls.org.il/learn-about-the-scrolls/introduction

还记得之前所说的吗?本来《圣经》旧约现存最古老的手抄卷是在公元后九百年写成的,而现在「死海古卷」被鉴定为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后约一百年的遗物,也就是说,这个考古发现把《圣经》旧约最早手抄本的年代,整整提前了多于一千年 (若以公元前三百年计算,便是提前了一千二百年)。

这个伟大的发现令人振奋。研究不断持续下去,最终考古学家在发现古卷的山洞附近找到共十一个山洞存有类似的器皿,里面同样收藏着圣经卷轴。

根据推测,这些卷轴是当时一个以色列组织收藏在库姆兰 (按:Qumran)的。该组织由虔诚的宗教人士组成,由于当年正值战乱,他们就把经卷收藏在瓦器里,又放在山洞中,希望能够保存这些经书。他们的确如愿以偿,这些经卷真的保存了超过二千年,直到今天才被人发现。而这次考古共发掘出数万张皮卷手稿,共有九百多卷经卷,数目庞大。

以色列政府为纪念这次大发现,成立了一所巨型的博物馆,外形正如装载「死海古卷」的瓦器的盖子,名为「Shrine of the Book」,「The Book」指的是圣经,正如在英语中圣经被称为「Bible」,其直译就是「书」,意思为「圣经就是那最重要的书」。

自此,《圣经》旧约手抄本的地位也完全提升了;最古老的手抄本和原著成书年份的时间相距由一千三百年,大大缩短至五百年,甚至只有一百年,与原著的成书年份极之接近。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历史学家把「死海古卷」和「马索拉文本」,这两本相距一千二百年的手抄本的内容进行对照后,竟发现两者大致相同,没有什么差异。

要做到如此精准,难度相当高。两份手抄本相距一千二百年,即是最少要经过二十代的抄写,当中却没什么错误或遗漏,可以说准确程度比复印机还要高。

以一章十分重要的经文,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为例,这篇经文共有一百六十六个希伯来文字。将「马索拉文本」与「死海古卷」逐字比较,发现只有一个词是不同的。因此,这一章的错误率少于百分之一。而且这个词是一个只由三个字母组成、不是非常重要的字。这就是使历史学家感到惊奇的地方,这些抄经的人凭着令人难以想象的严谨态度来进行抄写。

你可以尝试选一篇文章抄写,并按照上一份手抄本再作抄写,重复二十次,最后将第二十份和原著对照,看看相差多远。

这接近完美的准确度,要归功于以色列人对圣经的尊重。以色列人把抄写圣经视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以致他们以绝对严谨的态度全力以赴。古语有云马有失蹄,即使凭着多认真的态度抄写,也难免出错。所以抄经者也为自己订立许多条例和标准,管制整个抄写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抄写准确无误。

比方说,每一行的字母数目不可多,不可少,要刚好三十个;这使内容整齐,一目了然。每一段的行数要在四十八和六十之间,不可超过六十行,也不可少于四十八行。抄写员不可凭记忆写下任何一个字母,只有在他亲眼看见那个字母的情况下才能写下去。这与一般人的习惯完全不同,我们抄写时往往只看最前的数个字母,后面就顺着记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特别熟悉的文章。以色列人用一辈子看圣经,对圣经可说是了如指掌,但他们仍强迫自己不用记忆,要眼看为实,因为记忆难免出错。

完成抄写后,以色列人也运用一套既严谨,又复杂的系统去查核错漏,令人目瞪口呆。今天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轻松核对文章,以色列人也用类似的方法,却是用人手执行。

核对的方法包括,计算每卷经书的每一个字母,在两份抄本中分别出现多少次,确保次数相同;一个字母查明正确后,就到下一个字母,每个字母逐一核对,确保内容没多没少。同时,也要核对每一卷书正中央的字母是什么字母,正中央的词语又是什么词语,这样能确保字句没有因为抄写错误而移位。这多方面的测试,使手抄本的准确度大大提升。

抄写员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问题,即使只是一个字母写错,也会立刻把整卷手抄本焚毁。可见以色列人对抄写圣经是何等地严谨。想想一本圣经要花多少年日才能抄成,单单因为一个小小的错漏而前功尽弃,在我们看来似乎过于激进。但你要知道,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累计起来也会成为大错。如果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每一代的抄写,都差一个字母,最终会使圣经面目全非,所以他们才会如此严格。

这就是圣经比任何古籍都要准确的原因,因为常人不会怀着像犹太人对圣经般的态度和方法来抄写他们的典籍,他们没有像犹太人对圣经般的尊重。因为犹太人知道圣经是神的话语,如果在神的话语上出一丁点错,必会对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影响国家的命运,以至人的生命。

所以,我们今天能阅读圣经,是经历了无数前人呕心沥血而作成的。因为他们的努力、严谨,以及对神的尊重,圣经才能如此准确和完整地保存下来。

无论是新约还是旧约,在历世历代都经过许多角度的剖析。至今甚至用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作鉴证,圣经仍然屹立不倒,其真确性可说是无容置疑。所有历史学的鉴证方法用在圣经上,都一一通过。

比起圣经,《达文西密码》若接受同样程度的鉴证,早就体无完肤了,因为它的内容全然经不起考证。作者固然花了很多功夫来研究历史背景,也处心积虑把这些研究凑合成书,期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融入历史框架。但世上没有任何学者会承认《达文西密码》的内容属实,因为它与史实大相径庭。

当然,作者本人也把该书归类为「文学」。可是许多人阅读时都不知道这只是一本小说。作者也亲自声明,他写的不是历史。不过,正因为他把小说仿造成一段历史,这样才有趣,才能大卖。

圣经的内部证据

文本的准确性表明我们所读的圣经就是原著的圣经。可是,即使一本书多么忠实地反映原著,也不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内容有多可信,多正确。圣经的内容有多可信,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历史学的另一个层次,「内部证据」 (按:Internal Evidence)来继续了解。

内部证据可从数个方面探讨。第一,是作者的身份。圣经中绝大部分的书卷都是由目击证人的记载和口述写成,这些内容的准确性是很高的。

新约包含不同书卷,当中的历史书包括四本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福音书是由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人所写。当中,马太和约翰都是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两人,他们和耶稣一起生活,也是所记载的事的目击证人。

对于一件事的真相,最可靠的证据肯定来自目击证人。听别人的口供,再记录下来的,只能算是二手数据,二手数据经过人与人的传递和接收,准确度已打了折扣。但马太和约翰都是亲自与耶稣在一起的门徒,他们亲眼看见他所做和所说的,并记录下来,第一身证据的可靠性显然比较高。

至于余下的两位福音书作者,都不是耶稣的门徒,他们甚至没有亲眼见过耶稣。马可是根据十二门徒之一的彼得的口述而写成《马太福音》的,而路加则是靠自己的独立搜查而写成《路加福音》的。有人怀疑既然路加是靠自己的力量考证,那他所记载的怎会可信呢?但经过历史学家对《路加福音》严谨的鉴别后,他们都称路加为一流的史家。虽然他本身是名医生,却能与现今著名的历史学家齐名。他的记载非常准确,研究和搜集的资料也相当细致。因此,路加被评为「拥有超凡的历史触觉,是个天生写历史的人才」。

内部证据的第二方面,是成书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接近。圣经中记载耶稣生活在约公元后三十年,圣经成书,包括所有新约书卷写成的时间是在公元后一百年之前,所以两者只相距数十年,不多于七十年的时间。而《使徒行传》记载了耶稣升天后有关教会的事,包括教会如何被建立、向外广传福音等,这些事发生在主耶稣升天后二、三十年间。即是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更加接近新约成书的年份。

也就是说,在新约成书时,耶稣的第一代门徒以及那些曾跟随耶稣的人,曾参与、接触过教会的群众,他们还仍然在生。

单凭这一点,圣经的可靠性已大大提升。为什么?你听说过《希特勒日记》吗?早前曾有新闻刊登有人发现希特勒的日记的消息。希特勒离世已久,直到今天才声称发现属于他的日记,要验证其真实性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死无对证」。无论是希特勒本人,还是他的近身侍卫,都早已死光了。没有证人,怎能验证这本日记的真伪?更何况日记记录的是最私人、贴身的事情,知道的人可说是绝少,也没有什么证据能验证这些「秘闻」,谁能知道希特勒私下喜欢跳舞呢?

因此,「文献完成和公开的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距越小,验证文献的真实性就越容易,文献的可信度就越高,因为有较多的人证和物证留下。相反,如果时间差距越大,留下的证据就越少,可信度就越低了。

要知道,福音书记载的大都是公开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在群众中发生的事件。耶稣在人群面前所说的一字一句,所做的一举一动,以至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是被许多群众见证过的。而这些群众大多在新约成书的时候仍然在生。

圣经中也曾提到这一方面,如在使徒行传2章22节,彼得曾对以色列人说:「耶稣在你们中间行过的神迹,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是你们心知肚明的,不用我再特地告诉你们,因为你们都亲耳听过他说的话,亲眼目睹他行的神迹。」

当很多目击证人都仍然在生时,圣经的作者们、门徒们,怎能作假呢?如果你写的是虚谎的,马上会被别人推翻和举报。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秘闻」都是相隔许多年才被「公开」,因为那时所有相关人士已全都死光,没人能辨清真假,也就没有人能轻易揭发当中的虚谎了。这就是《达文西密码》所采取的技巧和策略,书中提及耶稣生儿育女,看似是惊天消息,但怎样验证呢?相距这么多年才出现的理论,谁能提供证据支持呢?

但圣经的情况却不一样。门徒书写圣经时,亲眼见过耶稣的人仍然健在,请问谁敢编造虚假的内容?你若不老老实实把真相写出来,马上会有来自在场人士的反对:「关于你所写的,我当时也在场,但我所见的和你所写的不一样,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你就要接受造谣的后果了。

我们不妨再看一节,哥林多前书15章4至6节,这是有关耶稣的复活,以及他向人显现。按照这里的记载,耶稣复活后,不但显现给彼得和十二个使徒看,也显现给五百名群众观看。整整五百人,即使事隔十多年,当中一些人已死去,但大部分人仍然在生。门徒记载时,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此近,不可能胡说八道。

不但如此,当时《圣经》新约的背景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他被钉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人反对、憎恨他。耶稣死后,耶稣的门徒也受到很大的逼迫,被迫四处逃难,这说明当时到处都有基督的反对势力。如果你是当时的圣经作者,且不谈你所写的内容是虚构的,即使你不是存心,只是在记载的过程中不谨慎,犯下一丁点的错误,也会立刻被批判,马上成为众矢之的。

圣经文献成书的时间性限制了圣经作者不可随意编造内容,因为当时到处都是反对基督的敌人。这也告诉我们圣经的内容是多么准确和可靠,没有一点偏差。

圣经中无可捏造的一致性

内部证据的第三方面,是全书的一致性。也就是看看书中有没有自相矛盾之处。

法庭要寻找事件的真相,辨明犯人,除了用测谎机外,更主要是靠审核证人的口供,对证人进行盘问:「当时你身在哪里?你站在什么位置?你看到什么?你听见什么?」再从多位证人的口供中,寻找一致之处和矛盾之处,分辨证人所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所说的存在矛盾,证明当中必有虚谎之处。

特别是同时存在多位证人时,事实的真相更容易显露出来。以前我任职中学老师时,一个学生在校里做错事,班上却没人承认。为了找出那个犯错的学生,我要求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到我办公室来,轮流「审问」。一个问完,就让他回教室,让纪律委员看守他,再问下一个。结果很快就得出答案。因为每个同学都把真相说了出来,只剩下那犯错的学生一人,没人能与他串通。自知难以编造谎言,只能乖乖认错了。

整本圣经包含旧约三十九卷书加上新约二十七卷书,合共六十六卷书。由约四十位作者合著而成,新约有九人,旧约大约有三十人。其中,一些作者写了多于一卷书。

你曾听说四十个作者合著一本书吗?由三至四人合著一本书或许也很常见,但从没听说四十人合著一本书的。只是想象一下,已经能体会到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这四十人要一起密谋说:「不如我们一起来编造这个故事吧!」人多不一定好办事,四十人合作编造一个故事,怎能保证没有一个会露出马脚?

难上加难的是,这四十人几乎是互不相识的,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不同年代。最古老的作者是摩西,最后期的作者是保罗、约翰、路加等。摩西与保罗的年代相距近一千五百年,也就是保罗连摩西的玄孙也没见过,他怎样与摩西合谋?

以我国朝代计算,摩西大约生于商朝,保罗则生于后汉。商朝约有三百年,周朝约四百年,春秋战国约五六百年,汉朝约二百年,之后才到后汉。看两者之间隔了多少朝代!圣经的四十位的作者,就分布在这一千五百年里,各自在自己的时代编写圣经。

更奇特的是,这四十位作者各自拥有截然不同的身分和职业,当中有一国之君、宰相、大臣、商人、祭师、教师、牧羊人、渔夫、医生,可说各行各业包罗万有。一般情况下,比如合著一份有关化学研究的论文,合著者往往都是化学家,有时候甚至同属一个研究分支,才能作出深入、一致的结论。圣经作者人数众多,且拥有不同的身份,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时代。要合谋串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但如此,许多圣经作者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写这本书的代价,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没有合理且有力的原因的话,是不会随意编写这一本书的。

综合看来,圣经的内部考证的可靠性非常强,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无法事先串谋的。如果你是始作俑者,你怎能在每一个时代都找一个人来和你一起串谋呢?即使你事先写好一封信,把信传给下一代,告诉他如何替你继续编写书籍,你怎能肯定每一代都有人愿意继续按你的意思编写,并且不将你的信件公诸于世呢?

现在我们知道由于诸多局限,圣经的内容是不可能事前串通的。即使如此,圣经的内容仍然是前后一致的。

我所说的「一致」不等于「相同」、「抄袭」。如果后期作者只是把前期作者的内容作转录,或作文学修饰的话,当然可以轻松达到一致。但事实是,每一个作者所写的内容都不一样,却能互相呼应和紧密联系。

像是有关主耶稣降临的预言,每一个旧约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一些作者描写耶稣的宗族,父亲的世系,母亲的世系;一些描写耶稣的出生地点,出生时发生的事情;一些描写他生平要做的事;一些描写他被出卖的事件,以及死亡的方式。这一切内容虽然都是独立的,但都恰好应验在耶稣身上。虽当中相距超过一千年,但无论经过多少次检验,都是一致的。

而预言的应验,也不可能是耶稣为了附和圣经、令预言实现而做的。因为里面许多的内容都不是人所能操控的。例如你不可以控制自己死亡的方式,除非是自杀。但耶稣并非自杀而死,他是被公审、判刑,以致死于刑罚下的。这一系列的程序都不是耶稣自己能操控的。

新约记载的事件完全应验了旧约在上千年前的预言。一千五百年前,摩西已经预言耶稣的降临,一千五百年后,耶稣果真降临了。一千五百年前的预言能得以应验,这世界没有另外一本书像圣经般奇妙。前后一致,这就是圣经的内部证据。

一些宗教,像摩门教的教主及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 (按:Joseph Smith)。他声称自己曾在一个山洞里遇见天使,天使把一本书托付给他,这本书就成为了现今摩门教的经书。除此以外,世上还有其他教主或「奇人」,他们编造一系列充满神怪,具奇迹性的事件,然后找数位见证人,一起签署,以证明他们都见证了此事,事情就这样成了。要密谋一件所谓的「奇迹」,方法十分简单,也很容易办到。但没有人能像耶稣一样,应验了一千五百年前的预言,这是没人能模仿的。试问你能否穿越到古代,找一个古人替你预言?

为耶稣作预言的,并不是耶稣当代的人。如果是当代的,他当然可以很容易地找不同的人来密谋,为自己编造故事。但作这些预言的人,不是耶稣当代的,而是耶稣的先祖,有前一代的,两代,三代,以至四十代的人为耶稣作预言。耶稣是不可能与这些见证人串通的。

相反,世上的教主找当代的人,甚至身边认识的人来为自己作证,证明自己是天命之子,这样的见证有说服力吗?

像统一教的教主文鲜明,不知从何时何地冒出,自称救世主,要拯救世人。但问题是,我怎能确定你就是救世主呢?他当然可以自称救世主,但也得有合理的人证和物证来证明你的确是那位救世主。

所以耶稣是独一无二的。耶稣尚未出生,已有人在一千五百年前预言救世主要降临;而在耶稣出生后,他的确应验了圣经在一千五百年前提及到关于他的一切预言。这才是可信的。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耶稣不早点来到世上,非要等这么久才来。这是因为耶稣需要被证明。如果耶稣老早就出生,突然来到人们面前,说:「我是耶稣,我是来拯救你们的救世主。」你是当时的人,你会怎么想?你必定会叫他交出证据,证明他的身份以及他所说的一切。

如果自称救世主不需要交出证据,那任何人都可以是救世主,包括你和我,因为只不过是伪造身分罢了。所以耶稣出现时,一系列的证据已经预备好了,而且这些证据是完全不能被推翻的。这样确凿的证据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唯独耶稣拥有。

这就是圣经的奇妙之处。神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用了许多不同时代的人,像摩西、但以理、耶利米、以赛亚。这些先知都有各自独特的领受、信息和预言,论到将来的弥赛亚。他们对耶稣的描述并不重复,每人透露一部分,最后拼凑起来就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耶稣在哪里出生,父母是怎样,生平如何,死在哪里,葬在哪里,都清晰地记了下来。

谁能预言、控制自己出生的地方?没人能够做到,耶稣也做不到。某程度上,你可以决定自己死亡的方法和地点,例如自杀,你可决定从高楼一跃而下而死。但你不能选择自己在哪里出生。也因此,这就成为了确实的证据,唯有耶稣才拥有这样的证据。

可见,圣经的内部证据极其强大,内容具备完全的前后一致。

所以,我们跟从神,相信圣经,不是纯粹看外表。看上去像是真的,听起来不错,这些只是主观的感受,这样的信仰是经不起考验的。

神鼓励我们认真地寻求他,所以他愿意给我们客观的证明。你若真心想追寻真相,神给你的证明绝对足够告诉你圣经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他就是圣经所记载的那一位神。

当然,也有不少人无论看多少证据,却仍然不信。因为他们早已决定不相信世上有神。既然不相信有神,那圣经的记载对他们来说肯定也是虚假、杜撰的。一些人甚至连证据也不看,就早早下结论否定圣经的真实性。他们不是从证据,客观角度出发,而是从自己的立场,主观角度出发。这就与圣经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