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爱吸引我们

李马可牧师主讲

今天想与大家从一节经文开始,就是诗篇63篇3节,是一句出名的经文:「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英文是:「Because thy lovingkindness is better than life, my lips shall praise thee.」

这首诗篇也有人把它写作一首歌。相信在座当中有不少人认识这首歌:「Thy Loving Kindness」。Thy Loving Kindness是一个令人觉得温暖的翻译。诗篇说到「神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是一个不容易的体会。你想想,这个世界有什么比生命更加好呢?什么叫「比生命更好」呢?「比生命更好」的意思是,如果有两样事情,要选择其一,你宁愿不选生命,都要选神的慈爱。我们能不能做出这个选择呢?你会不会真的觉得「神的慈爱比生命更加好」呢?无论如何,即使丧失生命,我都要选神的慈爱,这是否你的心声呢?你能否认同诗人大卫呢?

为什么有人能这么深地去体验神的爱呢?以致他会觉得神的爱比一切更加好。比生命更好,就是比一切更好了。还有什么能够比生命更好呢?诗人能够那么真实地体验神的慈爱,所以大卫那么爱神。难怪他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体验到神的慈爱真的如此美好,以致他对神充满感恩,并用他的爱去回报神对他的爱。一个人如果真的能体验到神的慈爱和美丽,觉得神的爱比一切都好的时候,那么他就自然会全心全意去追求神,想得到神。世界上所有好的事情都是一样。你去追求它,是因为你觉得它好,值得拥有。但如果你发现在一切的当中,神的慈爱才是最宝贵、最美好的,那当然你会全心全意去追求他。所以在下面第五节和第六节说到:「我在床上记念你,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我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饱足了骨髓肥油」的意思就是吃了罕有、贵重的大餐。诗人很开心地赞美神。这就是诗人对神的回应。

神吸引人去爱他,不是人强逼自己去爱神

所以主耶稣说:「人能够去到他那里,是因为神吸引他」。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因为神吸引那个人,好像一块磁贴去吸铁和金属,铁和金属就会自然过来。主耶稣在约翰福音6章44节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被神吸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主耶稣不是说神带领他。当然神会带领我们,但如果神带领我们,我们不动,那神有什么法子呢?推你?神不会推你,神会吸引你。

如果你能掌握这个原则去追求神,你的属灵生命应该可以大步前行。追求神最重要的是神那份吸引力,不是讲求我们的努力,不是说你去强迫自己,要咬紧牙关,拼命地冲,不是去强迫自己尽心尽性去爱神。你如何强迫自己去爱一个人呢?我没有听过一个人会强逼自己去爱人。其他人也不可以强逼自己去爱你。即使他拿枪对着你,问你爱不爱他,也是没用。你不爱他就是不爱他。其他人不能强逼你去爱他,你也不能强逼自己去爱其他人。

所以谈到去爱一位异性、追求异性,很多时都不是你主动去爱他、去追求他,其实一切也是被动的。偶然之间,不知为何,你发现对方身上有些事情很吸引你。你无可抗拒地被吸引过去,想去追求他,是被他吸引的。英文的说法很有趣的:「Fall in love」,中文的意思是「跌入爱河」。人可以跌入不同地方,例如水坑,你不是跳入去,不是「Jump in love」。所以英文不用jump,也不是dive into (按:潜入) love。Fall in love是有被动的意味,是不知不觉间跌下去了。

所以你要明白爱一个人不是你主动的,是被动的。是你被他吸引,然后你去爱他。不是我们自己主动,而是你发现了对方的美丽。雅歌都是这样说,雅歌1章4节:「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他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留意这里说「理所当然」,是自然的、应该的。为什么?因为那件事物太美了。所以你的菜式如果真的很有内涵、味道很好,你可以不用打广告,客人就会在餐厅门前排队,愿意等半小时、一小时,甚至两小时,来吃这美食。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不需要强逼你去,也不需要减价促销。

吸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人去追求神,是他发觉神的慈爱比生命更加美好。除了追求他,还有什么可以做呢?所以雅歌说「理所当然」,我们是没有可能强逼自己去爱神的。强逼出来的爱不可能是真心的,所以俗语有云「勉强没有幸福」。你强逼自己就是勉强,我们也可以勉强去做,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最终也行不通,是没有幸福的,只会以失败收场。所以如果你要去追求,不是自己主动的,而是你要去发现对方的美丽,被他的美丽去吸引。

正如之前和大家分享,我读圣经,研读神的话语,是完全不需要去强逼自己的,也不需要编时间表去规范自己,因为我是被吸引过去的。即使在我刚刚信主时,去看神的话语,便感到滋味无穷,比吃大餐更好,非常享受。你会不会设计一个时间表去安排自己享受?是不需要的。当你享受那件事情时,自然会经常想起它。有没有人需要强逼自己去吃雪糕呢?不会吧。你经过超级市场,也会看雪糕打折了没有,经常都会留意它。你反而要控制自己不要买太多,不要吃太多!如果你真的享受那件事,是不需要逼自己去做那事情的。

问题就在这里,如何才可以被神的爱吸引我们呢?使徒约翰这样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4章19节) 是神先爱我们,然后他的爱吸引我们,我们才去爱他。但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神的爱呢?以致他觉得被神吸引了过去。神爱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都经历过一些神的爱。但为什么我们对神的爱的回应都是这样微弱呢?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只有很微弱的回应,时有时无。是不是神不爱我们呢?不是。是不是神爱得我们不够多呢?也不是。我们知道神很爱我们。你每周上教会查经、听道理,你已经被洗脑:「我们知道神爱我们。」我们都会机械式地认同。没错,神爱我们,但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被洗脑,不在于你是否机械式地认同,问题在于你能否感觉得到。

你能否感觉到神的爱?

「感觉」是很重要的一个词语。如果你感觉不到那份爱,那这是不是爱呢?他爱你,但你感觉不到。如果「爱」这事也不能令你有感觉,那还有什么事情能令你有感觉的呢?可能痛苦便有感觉吧。如果对那件事没有感觉,对你而言那件事很难成为真实。那件事客观上可能真实存在,但主观地没有真实感。所有事情,要主观地真实,一定要感觉到才行。感觉不到怎可能是真实呢?这不是一个知识的问题。当然你知道神为你牺牲他的儿子去救赎你,但问题不是你知不知道,问题是你感不感受到这一份牺牲,感不感受到这份恩情,有没有真的触动你的心?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的困难在于感觉不到。

怎样才是「感觉得到」?我分享一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感觉得到。在数星期前,有一则很特别的新闻。如果你听过,应该都记忆犹新。新闻是关于一名中年男士,他是一个丈夫,已经四十多岁。之前他的肝脏有一些问题。到六月时,医生再检查他的肝脏,证实他已经肝衰竭。即是说,那个肝已经无法痊愈了。所以医生就安排他去排期换肝,当然很多人也等着换肝,但因为他的情况比较赶急,所以他排在换肝名单中的第二位。在八月的时候,终于有位人士因中风死了,而那位人士愿意捐肝出来给他。所以,他便能够入院,进行换肝手术。就在换肝的过程中,医院突然通知那做手术的医生,说在这位过世病人的身上找到癌细胞。当然那一刻医生不知道肝里头有没有癌细胞,但有很大的机会有癌细胞,所以很特别地,医生马上停止了手术。

当时医生已经开了他的腹腔,已经将与肝脏连在一起的东西,包括胆管都切除了,只剩下两条连接肝脏的血管。如果那两条血管都切除了,就无法回头了。所以真的是在最后一刻暂停了手术。之后医生将切除的东西都重新连接。然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一些失误,就令这名病人的内部受细菌感染。因为你打开了腹腔,感染细菌的机率也是很大的。所以他的情况很差,持续发烧并陷入昏迷。医生要尽量令他的情况稳定下来,所以在短时间内,他需要换一个肝。否则他就危在旦夕,可能只可多活数日或数星期。所以他的太太上电视,呼吁大家去捐肝,希望有人于这危急存亡之秋救他的丈夫。在这个情况中,如果有人愿意捐半个肝,你要知道人只可捐半个肝,因把整个肝捐出去是会死的。若有人捐半个肝给你,你会怎样呢?事实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一些人非常爱他的亲人,愿意把肝捐出来。但有时因为某些原因,亲人未必适合捐肝给病人。即使亲人愿意,但也不能把肝捐给病患者。

这件事最终都有完美的结局。在一至两周后,有另一位病人逝世,他的家属愿意把他的肝捐出来。医生检查过这个死者的肝,情况合适,也没有癌细胞,所以就为他进行换肝手术。之后他的情况也稳定了。这个肝把他从濒死的一刻拯救出来。你可以想象,他知道整件事的经过后,想想这位捐肝的死者的家人为他所作的,他可以确切地感觉到那份爱,真的把他的命救回来,令他感动到不知道可说出什么话来了!虽然这位捐肝的人士已经去世,但他的家人愿意把去世的亲人的肝脏捐出来,在香港并不是普遍的事,因为中国人一般都不能接受「死无全尸」。所以他非常感激这捐肝人士的家人。即使是一个尸体的肝,能够救到他的命,他也非常感激。如果真的用活人的肝,这个家庭把半个活人的肝和你分享,当然你更感激他们。第一,他会失去半个肝;第二,做手术的过程中会有生命危险,捐肝的人或会有后遗症和其他各种风险。如果这个人仍然愿意捐半个肝去救你,你说你能否感受到他的爱呢?感受到他愿意为你所作出的牺牲呢?

但主耶稣不是捐半个肝给你或捐一个肾给你。主耶稣是把整个生命捐给你。为什么你感觉不到呢?你知道主耶稣把整个生命捐给你,但你什么也感觉不到,不是太感动。但如果有人愿意捐半个肝给你,你便很感动,为什么?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那位捐肝给你的家人,之后其中一人需要你捐一个肾给他。之前他们捐过肝给你,你猜你会否愿意捐一个肾给他?其实只是捐一半肾,因为人有两个肾。当然其他器官也可以,不一定是肾。我们会否愿意捐呢?他们帮助过你,到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你或你的家人会否同样地去帮助他们呢?这要你自己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觉得,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都会这样做的。「别人怎样待我们,我们就怎样待别人」是天公地道的,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你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保罗在罗马书12章1节说:「将身体献上,作为活祭,是理所当然的」。你会很惊讶,将身体作为祭物献给神,为何是理所当然呢?「以爱还爱,以命还命」不是理所当然吗?这是正确,应该要做的事情。这并不需要强逼自己。如果你真的领受过别人的恩情,别人这样救你或你的丈夫、太太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救他的家人、他的丈夫或太太呢?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很应该的。但问题是,你感觉得到吗?在医院内发生的事情,你有很强烈的感觉。虽然这件事不是发生在你的家庭,但你看新闻时应该都会感觉到。你会有认同的心。如果有人舍弃半个肝给我,我都愿意这样报答他。所以你要知道「感觉到」是很重要的,我就是用这个例子去说明这一点。感不感觉到会决定你对神是真正的感恩,还是根本没有这份感恩之情。

所以很多时问题不在于我们知不知道这件事,不在于我们是否承认这件事,不在于我们是否接受这件事,而在于我们是否能感觉到这件事。换句话说,这件事有否去到我们的心呢?这件事可能只是传到去我们的头脑。为何我们对神的回应如此微弱呢?是因为没有达到去你的心。

如何做一个感恩的人?

为什么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呢?如何才可以感觉得到呢?所以我们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才可以做一个感恩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等同感受到、感觉得到神的爱的人。

我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一个高中学生,名叫阿宜。阿宜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读书成绩不错,很用功。阿宜很希望得到一部新的手机,她一直用的那部三星手机已经是几年前的款式。而且那部旧手机不能使用新的功能了。班内其他同学已经有新手机,全都有很多功能,令她很羡慕,希望可以换一部新手机。但看看自己所储下来的零用钱,不足够去买一部新手机,但又不敢向父母开口,因为他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且阿宜猜想父母的答复会是负面的,认为旧手机还可以使用,为什么要换呢?所以阿宜没有开口跟父母说这事。后来,阿宜生日了。他万万想不到爸爸送了一份生日礼物给她。当她拆开生日礼物,发现是一部全新的IPhone 6 (按:在说此讲道时,IPhone 6是最新的手机型号) ,是一部梦寐以求的IPhone 6!你本来都打盹了,听见IPhone 6就马上坐直了身。我只是说说而已,不会送给你的。但你听一听也好,因为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IPhone 6。你可以想象到阿宜又叫又跳,好像猴子一般,开心到哭了出来。她用力地抱着爸爸,又走去抱着妈妈,抱着他的颈不断亲亲亲,亲了大概五分钟。阿宜又跟爸爸妈妈说:「我会用心读书的!我会报答你们,不会辜负你们的。」

来到这里,我们要问一个问题:阿宜是否一个感恩的人呢?你开始想,表面上都像是一个感恩的人,因为她不断地亲爸爸妈妈,又会感谢爸爸妈妈,答应他们以后会努力读书,那么阿宜应该是一个感恩的人。不过,你又想一想,牧师这样说,明显另有内情吧。所以你就开始猜想牧师的答案。为何你不想一下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你不需要问牧师的答案。究竟阿宜是否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儿呢?

没错,阿宜很强烈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和付出,因为爸爸妈妈送她一部那么贵的手机。其实一个高中的男孩或者女孩对爸妈所做的事,有如此大反应,这种场景并不常见。如果是小学生,幼儿园学生就可能会反应大一点。究竟阿宜是否一个感恩的女儿呢?答案没有这么简单。去到这个阶段我都无法回答你。我们还要看下去才知道。

一时兴奋与感恩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一时的兴奋和感恩是两码子的事。当你的梦想成真,甚至乎现实发生的比梦想中的还要好,你会感到兴奋。阿宜心中想要的手机未必要像IPhone 6那么好,可能只是Samsung Note就已经很满足了。IPhone 6已经完全超过她的梦想了。当她收到IPhone 6时,她不需要吃兴奋剂就已经兴奋不了。这是自然反应,等同你中了奖,你会不会极度兴奋呢?所有人都会吧,除非你是心理不正常的人。当然自然反应没有什么不妥。在高考放榜时,当学生收到的成绩是出人意表地好的时候,当然会又叫又跳吧。从他的反应,你就知道他的成绩非常好。他会向校长、老师、同学等等逐一握手。如果要一个得奖者出来致辞,他会说什么?他当然会说:「多谢」。不论是金像奖还是香港小姐,得奖者都会说:「多谢!多谢爸爸妈妈,多谢……」。你说他们不是真心吗?你不能说他们不是真心。

感谢人是一个自然反应。自然反应有什么不好?自然反应有一个坏处,就是你没有经过仔细的消化,只是一个条件反射,就像别人打一下你的膝盖,你的脚就会自然地往上踢。你还没将事情消化,你的感谢未必是从心的深处发出来。你会感谢人是很正常的,例如你赶公交车,距离公交车有三十公尺远,而所有乘客都已经上车了,公交车司机从倒后镜看到你正跑过来,所以便停下来等你,你便跑跑跑,跑了二十秒才赶上公交车,你上车后不断喘着气,对公交车司机说:「多谢,多谢!」你会很感激这位公交车司机,因为他等了你二十秒,很少公交车司机愿意这样做。

感恩是有深度的

「感谢人」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从圣经的「感恩」来看,这些自然反应尚未到「感恩」这个层次。「感谢人」只是正常的社交礼仪。「别人为你做一些事,你向他道谢」是对的,但未到圣经「感恩」的层次。「感恩」和「感谢人」的主要分别,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深度」。圣经的感恩是有深度的。圣经的感恩不像一般人所指的,普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礼仪,或者一般性对人的感谢。一般人的感谢都是很轻微、很平淡、短暂的。但圣经所指的感恩是有深度的,是很强烈的,刻骨铭心的感谢。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分别:浅层次和深层次。

我们再谈阿宜,刚才她在客厅收到礼物,开心得又叫又跳,又承诺父母不同的事情。然后阿宜就入房间,把礼物拆开,把IPhone 6拿出来,爱不惜手,她看见手机的颜色就是她所喜欢的颜色,很漂亮!可能是香槟金色吧。然后她就把手机盖打开,将旧手机的电话卡换过来,盖上,然后装上电池。然后电话开启了!之后阿宜试一下手机不同的功能,例如自拍,你们不要以为牧师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啊!然后说,这部IPhone 6的第一张相就是我本小姐啦!她感到十分高兴,然后将相片传送给其他人,让他们知这信息是由IPhone 6传送的!让全人类都知道,阿宜我有一部IPhone 6了。这么美的电话一定要展示给其他人看。然后就看看要下载什么应用程序。那就是说,阿宜的所有心思去了哪里?就是去到电话那里了。这是阿宜一号。

之后是阿宜二号。阿宜二号回到房间后,拿起手机看一看,便再没有任何其他动作。她想:「为何爸爸妈妈会送手机给我呢?IPhone 6可是很贵的啊!爸爸妈妈只是用小米而已。为什么他爱我多过爱自己呢?一部IPhone 6能买两部小米了。」阿宜二号会坐下来想,为何爸爸妈妈要这样做呢?爸爸妈妈真的爱我,甚至多过爱自己?他们自己都没有,但也愿意送给我。又再想一下,为什么他们知道我要换新手机呢?我部手机还可以继续正常运作,他们打电话来也接收良好。为什么他们会知道我想换新手机呢?为什么他们那么留意我呢?IPhone那么贵,我也不好意思开口问他们。原来他们真的知道我的需要,就像圣经所说,你未曾开口之前,你的父亲已经知道你需要什么。原来天父是这么留意我们所想的事情。当阿宜想到这里,她的心思意念已经不再专注在她的手机上,而是透过手机,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何等深,是何等的无微不至。相比之下,手上的手机还没有父母的爱那么吸引。她觉得父母的爱很宝贵。一号和二号的分别就在于此。

用物质来换取爱,就全被藐视

你觉得自己是一号还是二号?所以我说,圣经所指的感恩是很深的,不是一时之间的情绪。情绪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反应。你开心的时候自然会向人道谢。道谢后你会想,为什么要道谢呢?对方可能只是一名工人。所以深深地消化是感恩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去到最后你能否看得到,就像阿宜二号一样,明白到父母的爱远超过这部手机的价值。爱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手机。很多时我们会被物质影响,物质令我们觉得很吸引。

圣经怎样说呢?在雅歌8章7节说:「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如果有人拿他家中一切的财宝,所有的对象来换取爱,他以为财宝可以换到爱,圣经说,这个人就全然被藐视。全然被藐视指什么?会被人鄙视,被人说你庸俗。你以为用物质便可以换取到爱?你知不知道爱的宝贵?如果你不知道爱是最宝贵的,以为物质是最宝贵的,那么你就是庸俗、被人鄙视、被人唾弃的,你一点格调都没有,一点品格都没有。你所着重的是什么?是着重物质,还是物质背后所代表的爱呢?什么对你来说才是宝贵的呢?你是否真的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还是一个全然被人鄙视的人呢?

当然,我们对阿宜就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她始终只是一名中学生。虽然她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但还未成长,还未到懂事的阶段。但你呢?在座当中,我想我们在座当中全部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不像中学生那么肤浅吧。阿宜一号和二号的分别在于:一号是为物质去感激,是一个肤浅的回应,一个肤浅的感激;二号的分别在于她开始触摸到这份爱,开始能体会那份爱,被那份爱去吸引她,以至她发现这份物质的礼物跟这份爱去相比,算不得什么。二号开始去到一个正确的层面。究竟你和我是阿宜一号,还是阿宜二号呢?这件事需要我们去深深思想。而且我们不是青少年了,是成年人。

十个得痊愈的麻疯病人

所以我想和大家看一段经文,让大家明白成年人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这经文在路加福音17章11至19节:「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痳疯的,迎面而来,远远的站着,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这里说有十个生大痳疯的病人,去找主耶稣医治他们。当时大痳疯是不能医治的绝症。在近这数十年间才找到医治这病的方法。十个人去找主耶稣医治他们的绝症。这是带给人极大痛苦的绝症。痛苦不是纯粹在身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因为患痳疯病是要被隔离的。你可以想象,你要被隔离人群,不可以和任何人接触,连家人都不可以。你可以想象情况就像被放逐,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而且这是一生的事情,除非你病好了。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情况。但主耶稣真的治好了他们,十个患大麻疯的人全都被治好了。而故事中描写到的是,十个人被治好,最后只有一个人回去感谢主耶稣。所以,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其实是很少。世上有多少人会像阿宜二号呢?十个人之中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人是阿宜二号。大部份人都是一号,而懂得感恩的人就很少。

故事里面其实有一点是很奇怪的,是令人费解的。令人费解的事是什么?就是只有一个人回来。主耶稣的能力我们是无容置疑的。但为何只有一个人回来?其余九位都不回去感谢主耶稣?是否很奇怪?你可能说,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所以当你看圣经时,你要懂得问问题。如果不懂得问问题,你就不能掌握主耶稣所说的事情。奇怪的地方在哪里?奇怪的地方就是没有可能。这九个人难道没有良心吗?别人治好你的大麻疯,你竟不向人道谢?有可能吗?这是有违常理的。任何人帮助过你,例如公交车司机等你,让你能赶得上那班车,你也会向他道谢。这九个人的良心被狗吃了吗?没有可能吧。他们最少都会向主耶稣表示感谢吧。但这九个人一句话都没说,这真的有违常理。再加上其中一人俯伏在地,去感激主耶稣,另外的九个人却无动于衷,这是什么一回事?即使你当场觉得太惊奇,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应,不懂得要去感谢人。但如果有人开了头去感谢主耶稣,那么你也应该会跟着去道谢。但他们没有。这人向主耶稣道谢后,另外九人也没有去道谢。这真的有违常理。这九人真的没有良心至这程度吗?他们一点表示都没有。

有些解经家说,痳疯病人没有回来,是因为他们赶着去找祭司检查。这是当时的律例,你说你已经病好了?所有人都可以说自己病好了的。若真的病好了,便要去祭司那里,让祭司宣布病人已经得到洁净,对群众公开宣告,让群众可以接纳他们。所以这些病人心急如焚,想快一点去找祭司。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些病人非常着急。不过,说一句:「谢谢。」要花你多少时间呢?就像这个俯伏在地,向主耶稣道谢的,我想整个过程最多五分钟就可以完成吧!或者你觉得五分钟也太长,那么在二十秒内不断地感谢耶稣,这也可以吧。所以,你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会否回来感谢主耶稣?

这九个麻疯病人真的如此急忙,连感谢的说话也不说一句?这真的有违常理。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14节:「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有没有留意这一句?他们在什么时候得到洁净?是他们听了耶稣的话,去的时候,才得到洁净,并不是立刻得到洁净。他们是在去找祭司的过程中得到洁净。经文下面其实重复了两次同样的意思。所以第15节这样说:「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有没有留意到这句说话?见到自己好了,「就回来」,是代表他已经行了一段路,所以用「回来」一词。第18节也是这样说:「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这个人是撒马里亚人,所以叫外族人。这节经文也用了「回来」 (按:return) 一字。这样很明显是这个人走了,然后再回来。他们被治好的时候,已经离开耶稣一段距离了,然后这个撒马里亚人再回来感谢耶稣。

回来有多困难呢?这要看走了多远路。如果你只是走了一、两分钟,那么回来就很简单了。但如果走了半小时才发现病好呢?这样我需要半小时回去,然后又多用半小时回到被治好的地方,去找祭司,这样一来一回就整整多了一小时。若行了一小时后才发现病好呢?再回来又再去就要两小时了。圣经很特别,没有提及他们行了多久。所以你不妨问问自己,走了多远,你仍然会回去感谢主耶稣呢?完了聚会后,你坐升降机,一直走,用了五至七分钟到了地铁站,正当你打算付钱入闸时,发现自己的病好了,但还未付钱。那么你便回来吧,反正也只是十分钟内的路程。幸好我还没付钱,没有浪费车费!你会否回来呢?应该可以吧。如果我不回来,水平太低吧。但如果我已经付钱了呢?这样就差很远了,你出闸后,再入闸的话,就要多收一次钱了。因为即使在同一站点,入闸后再出闸,是要罚款的。之后你便会想,我即使回来,耶稣也可能已经不在了!你会想,主耶稣可不会坐在这里等你回来向他道谢,主耶稣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他可能在村的某一角落,甚至已经去了另一条村。所以你便想,如果我回来后,找不着耶稣,那么连车钱也要赔上了。之后你就会想,我心里感谢耶稣就成了,也是一番心意。如果你已经入了闸,上了车,坐到去尖沙咀了,那么由尖沙咀坐地铁回来就很麻烦了。

如果从这个方向想,你还会回来找耶稣吗?如果你已经走了四分三的路程,还会回来找耶稣吗?你可能会想,先去找祭司,然后再回来找耶稣,或者更划算。当然,你回来得越晚,能找到耶稣的机会率便越低。而且,见完祭司之后,你会否再回来也是未知之数。因为你当刻或许会想,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家人,何不先回去见一见家人?如果我太太见到我痊愈,她一定十分开心。子女看见我,会飞扑过来,不断和我连连亲嘴。耶稣?不打紧,他或许日后会来我这条村子。将来遇到他,再向他道谢吧。你会慢慢生出很多其他的想法。

所以为什么我会说,这九个人不是完全没有良心,他们并非完全不想感谢耶稣。如果他们痊愈的时候,耶稣正正在他们的面前,他们都会感恩。即使他们不懂得俯伏在地,旁边那一位俯伏下来,他也会跟著做,俯伏下来,因为感恩是自然的反应。但问题是当你走了一大段路程后,再回去感恩,这要花很大的功夫,耽误很多的时间,之后再找祭司,那时祭司可能已经下班回家了。那么你就足足耽误了一整天的时间,不能洁净了。你要等到明天,今天就不能回家跟家人团聚了。你或许会想,不需要做到这么尽,我心里感激就可以了。主耶稣应该不介意的,因为他非常爱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可以得到洁净吧。这应该是主的心意,应该是对的。你会用很多很多的理由去解释,支持自己。基本上你只想到自己的益处,多于想向你的恩人道谢。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以这是深度 (按:depth) 的问题。如果只是轻轻松松,平平常常地感谢一下耶稣,那么每一个人都会愿意这样做。但如果是要付出代价,要很认真去做,甚至你要去放弃一些事情来感恩,那就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会错过见到祭司的机会,甚至如果明天是公众假期就更糟糕了 (按:祭司在周日不会上班) 。

心是在礼物上还是在施予者上?

所以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呢?你的心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礼物的本身?还是那一位施恩的神,那一位赐礼物的主呢?你是需要取舍的。哪一件事物对你而言更加宝贵,更让你想将所有精神投放在内呢?就像阿宜一号,对父母当然会很感恩,不过感恩后,所有心思就集中在那份礼物上。究竟是礼物还是赠送礼物的施予者在你心中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情况:当神顾念你,当神给你一份恩典,一份礼物,一份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恩赐时,究竟哪样事物是你更加重视的呢?是礼物的本身,还是神无微不至的慈爱呢?

不同人或会想从神身上得到不同的东西。有人可能会想得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当你得到这份工之后会如何呢?会否好像阿宜立刻拆礼物的心态一样,将所有心思意念都放在那份工作上呢?当你有一份新的工作,无论是办公室的工作,还是教书的工作,你会否整天在想,如何装备自己,预备自己,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为求做得妥妥当当呢?会否渴望在这份工作中,做很多的事情呢?你很快便会被工作占据你的心思意念,所有心思只是想着怎样可以把工作做到最好,把每一项细节都安排妥当。又或者神给你一个合适的居所,当你拥有那房子后,你会否全心全意在想如何整理好房子,不停在想如何装修,甚至是普通的清洁打扫工作、室内设计,家俬如何放置,或要如何配搭不同的家具?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去预备工作,不可预备家庭事务。送礼物给你是让你可以使用礼物。例如父母送手机给你,父母早知道你会使用那部手机,并不是说你要把手机收藏起来,以记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你这样收藏手机当然没有问题,因为这也是该手机的其中一项功能,让你可以永世记着父母的恩典。不过当然你也可以去使用那部手机。问题在于「心」,不在于行动。关键是在于你的心。你要问你的心,哪一件事情对你而言更加重要?你的心会否被那件事完全占据?还是你的心被神的爱吸引过去,以致那件事情对你而言虽然很珍贵,但不及神的爱那么珍贵。这要问你的心才知道。你的心在哪里呢?主耶稣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财宝也在哪里 (马太福音6章21节) 。

绝大部份人的心思只集中在礼物上,去想如何可以用尽那份礼物,不遗余力地开发它、使用它。但对于认识和体验神的心、感受他的慈爱呢?有多少人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呢?那么你便知道,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轻,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重。

所以感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礼物不一定是物质,还可以包括健康。如果你患病,或者你家人患病,而神真的出手帮助你或你的家人,病情真的好转了。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就是想着如何调养好自己的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健康强壮。又会想买些什么药回来吃,又或者做运动,使身体更加好。所有心思去哪了?就是健康。所以神给你什么,你就注重什么,因为那件事是你梦寐以求的。很可惜,那份礼物最后取代了神的位置。礼物的目的是让你看到神的恩赐,神的慈爱。很可惜,这些礼物在很多情况下却成为我们认识神的绊脚石。

第一个对比:心在物质,还是在永恒的事物上呢?

时间都差不多了,我要说最后的一部份。为什么我们的心会放在礼物上?礼物原是好的,可以让我们体验神的爱,到最后反而令我们分了心。究竟有什么因素令我们成为阿宜一号或二号?当然这和我们的选择有关。如果你选择了一号,你只能得到神的礼物;但如果你是阿宜二号,你能得到礼物,而借着这份礼物,你更能得到神的爱。很多时候我们弄错了,令到我们得到神的礼物,但得不到神的爱。你知不知你的损失有多大?神的爱比礼物贵重很多倍,但很可惜我们总是选择肤浅,表面的那一样,失去了更宝贵的那一样。我们没有让神借着他的礼物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中,这就是罗马书第五章所说的。我们只是让IPhone浇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没有让神的圣灵浇灌在我们心中。

如果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中,你会发现,没有事情可以与这份爱相比,没有事情可以比生命更美好,全宇宙间没有东西可以与这爱相比。但你有没有得着这份爱呢?还是你只想得着礼物?为什么两者之间有分别?这是和两个对比有关的。

第一个对比是你的心在物质还是在永恒的事情上呢?这是关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你很记挂物质上的得失,那么自然地你对情义、恩情会看得很淡。你不可能两件事都着重。别人对你的关心,你会感受不到,但如果别人送给你礼物,你就会感受得到,因为你的心倾向物质。所以你对物质的事有很大的反应,有很大的喜悦。相比之下,对于别人关心你,别人爱你,你没有多大的感觉。你只会看,我有什么利益?你关心我是好,但你关心我不能带给我实际的利益,那么你就没有感动了,因为凡事你只会想得到好处。只要你有利益好处,就会有「感觉」。因为你的心在那一边,你就自然会有感觉了。所以你要想,你对什么有感觉呢?你对物质便很有感觉。但你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的爱,人的关怀,没有实质的利益,那么你就感觉不到了。所以有时感恩只是属物质界的事情,因为那个人以物质为重。一个物质化的人是不会对属灵的事有感觉的,因为这不是他那杯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拜偶像,如拜黄大仙、拜车公,当然要还神。还神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从来没有听过黄大仙,车公爱我。当然也没有人会说:「我爱黄大仙。」、「我爱车公。」你只会听到什么呢?「车公保佑我」、「黄大仙保佑我」。「保佑」的意思是,你给我好处,例如让我升职,或者保佑我们免除灾难。当偶像保佑我之后要如何?要还神。还神是什么意思?就是去感谢他。其实这样和黑社会很接近。黑社会都会去保护你,然后你去交保护费。其实过程是一个交易,是不谈及爱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天公地道。所以又有「酬神」一词:酬就是报酬。有来有往才是礼也。所以「酬神」并不是在说爱,而是在说利益,是一种交易。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对神感恩,因为神对我好,我也对他好,要「酬神」。但其实你只是感受到神给你的礼物,不是感受到他的爱,只是一种「酬神」式的感谢。我们也是有良心的人。别人对你好,你就自然对别人好。但你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为什么?因为你只是停留在物质界的事,并不着重属灵的事物。你并不着重人的委身,人的爱,那一份舍己,那一份付出。你对属灵的事物并没有感触。所以问题是,你对物质的事物有反应,还是对永恒的事物有反应呢?

第二个对比:自我为中心,还是以别人为中心?

第二个对比就是:你的心态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还是集中在其他人的身上?如果你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你不只会感谢神,还会感谢人,因为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好处。你也会很感谢送礼给你的人,因为你从他身上得到好处。正如你的领导都会很感谢你,所以过新年时,领导会给你花红。领导甚至会赞赏你,因为你是他的得力助手,令他得到更大利益。领导称赞你,其实是为了他自己,在你的身上,他得到利益。这样不能达到真正的感恩,因为你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如果你是以别人为中心,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完全不同。当你不再想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想:「为什么他要这样对我呢?这不是他应份做的。为什么要这样爱我呢?为什么他要这样关心我呢?我是否真的是一个好人,懂得爱的人呢?」

你会开始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不再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为何神要这样关心我呢?我有什么好的地方值得他关心呢?我有什么特别之处,令他注意到我呢?在这地球上,七十多亿人中,有多少人认识神?有多少人会上教会?有多少人能够上一间能认识神的教会?有多少人能够去到一间,能听到神的道理的教会呢?只有很少、很少人。你会不会问,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神会给我这个机会呢?如果神不给你这个机会,你不可能认识属灵的事情。你会从神的角度想,多过从自己的角度想自己的事情。你会想,神每日每月每年这样看顾我。你认识神有多少年?有些人五年,有些人十年,有些人超过十年。你知道在十年内照顾一个人,要花多少心血呢?神每天无论大事小事,他都看顾。神在每一件事中都带领着你。你知不知道当中神下了多少功夫?为什么神要在我的身上花那么多心血呢?你要想神,不要单单想你自己。这样你才能体验到,神的爱真的是何等伟大。知不知我十年内可以犯多少罪?知不知我叛逆了他多少次?知不知我得罪了神多少次?但神仍然继续耐心地帮助我。如果我是神,我一早放弃了自己,对自己说:「算了吧,你没救了。」但神并没有放弃我。为什么神要不离不弃地爱我呢?经过了那么多年岁月,神还是继续爱我们。这样的想法和一般人很不同,你不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

所以感恩是很深层次的一件事情。感恩是需要和你的性情配合。希望我们能够深深地去思考,去体会神对我们的爱。他的爱是真实地存在,只不过我们的心有没有对他的爱去开放。我希望我们最终可以体会到,感受到什么是神的爱。那时你就可以像大卫般说:「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加美好,更加宝贵」。到那时,你就不需要再强逼自己,你就会发现可以将万物视为粪土,快跑地跟随神,因为你觉得他的爱是唯一最宝贵的事,是你唯一想要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