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比喻

李马可牧师主讲

这次我们看马太13章45-46节:「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这是一个很短的比喻,与上一个「藏宝的比喻」 (太13:44)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珍珠、宝贝,找到贵重的东西,要变卖一切去得到它。

比喻的含意是什么?

「买卖人」在现今的社会指什么呢?就是做生意的商人。商人去找一些好的珠子,找到一颗非常重价、贵重的珠子,就去变卖一切,买那颗珠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比喻。这个「买卖人」代表什么呢?那颗珠子又代表什么呢?

「买卖人」会是耶稣吗?珠子指人?可那颗贵重的珠子,只有一颗,这点与上一个藏宝的比喻不同。藏宝的比喻中的「宝贝」正常情况下是很多,是复数,而这里只是一颗。两个比喻看上相似,但也有相异之处,当中具体细节各有不同。

如果珠子代表人,而只有一颗,即只有一个人,这是难以理解的。那么珠子指「世界」吗?若「田地」代表「世界」会比较容易理解。除非你觉得「珠子」外形好像一个「地球」,都是圆圆的,比较相近。这样,你买了一个地球。「藏宝的比喻」中提及到买了一块田地,然后发掘里面的人,很是清楚。但买了整个「地球」有何用呢?这个比喻的着重点在「人」这方面,而不是「地」。

你可想想上次「藏宝的比喻」和这次「珍珠的比喻」的分别。上次「宝贝」的数量很多,代表许多人;但这里只是一颗,不可能只有一个基督徒,所以这方向解不通,要往其他方向想。那么会否倒过来?珍珠指耶稣?若是指耶稣,谁去买这颗珠子?是神吗?似乎神不需要买这颗珠子。珍珠有可能指耶稣,因为只有一颗。而买卖人,即是做生意的商人又代表谁?如果珠子不是指基督徒的话,买卖人就没有理由是神。

我们假设一颗珠子代表耶稣,这说法不会产生问题,也解决了有「许多」人或基督徒,这有关众数的问题。如果要买这颗珠子的「买卖人」不是神,又可以指谁呢?是否指人?人,就是我们去买这颗珠子。「藏宝的比喻」和「珍珠的比喻」很相似,当中发生的过程也相近,但方向刚刚相反。

前者藏宝的比喻 (太13:44),耶稣变卖一切买这个世界,以致得到人。珍珠的比喻则倒过来,告诉我们也有责任,不单单只是耶稣在做事情。故此,这两个比喻放在一起,并设计得非常相似,让我们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耶稣怎样得到人,倒过来人也要回应才可以得到耶稣。这个比喻着重点是:人要去寻找耶稣,得到这颗珠子,就是得到主耶稣。

如果你小心比较一下,会发现两者之间在细微之处各有不同,是非常有趣的。除了上述说到与藏宝的比喻不同的地方之外,还有「寻找」这部份也不同。这里买卖人要去寻找这颗珠子,但藏宝的比喻里是不需要寻找,而是「遇见」。为什么呢?因为主耶稣认识我们,不用寻找我们。相反,人并不认识神,的确需要去寻找。在这些细微有趣的变化里看到当中相异之处。另外,比喻中强调是「买卖人」也很有趣。

商人寻找珍珠的原因

我们知道比喻的大概内容了,就可以深入研究这比喻里可以学习的功课。我们先看这个「买卖人」即是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这个买卖人一样去寻找主耶稣,去认识他,然后变卖一切得到他。首先从寻找好珠子开始看。

为何他要寻找呢?因他认为珠子是好东西,想拥有它。他怎么知道?是否之前已经认识耶稣?小时候已经有人告诉他珠子是很贵重的东西,然后他就想去寻找?可是,这里没有这么清楚的提示。你可以想象一幅实际的图画,在香港有一名有钱人,花很多时间,专心去找珍珠,你有见过吗?这里的着重点不是說一名有钱人,而是說一个「做生意的人」去找珍珠。为什么一个做生意的人会去找珍珠?如果他不是做珍珠生意而去找珍珠,纯粹因为个人喜好,这比较奇怪,你有没有认识这样的人?因此,这个人应该是做珍珠生意,在找一些优质的珠子做买卖。

没错,他是一位做珍珠生意的商人。若纯粹为兴趣,就应该说他是一位收藏家,想要寻找好的珍珠。但比喻描写到他是一位商人,到处寻找珍珠,显示他是专门做珍珠生意的商人,他当然会四出搜寻、打听那里有上等的珍珠。刚才谈到这颗珍珠代表主耶稣,为什么要用珍珠来形容主耶稣呢?因为珍珠非常宝贵,对人来说耶稣也是很宝贵的。

情况就好像一位商人,有人告诉他有颗很贵重的珍珠,其价值相等于一颗罕有的钻石。有一颗世界闻名的巨钻,叫作「非洲之星」,是英女皇冠冕上的钻石,不是《铁达尼号》的「海洋之心」,这只是电影虚构出来的。由于「非洲之星」是奇珍异宝,商人知道后便四处搜寻,也有这个可能。但比喻里所描述的并不是这个情况,当中有些分别。在中文圣经较难看到分别之处,「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他找珠子,是找一颗还是许多颗?如果看中文翻译,「寻找好珠子」没有强调是复数还是单数。不过,从文意里也可看到,商人去找珍珠,应该不会只找一颗。而原文,即希腊文或英文都是用上复数。这不算翻译错误,因为中文很难明明的说出寻找「众多的」珠子,这样翻译比较奇怪。

现知道他不只是寻找一颗珍珠,因为他是一位商人,也未必有人特意告诉他有一颗「非洲之星」。他只是普遍地到处寻找珍珠,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一颗价值连城、罕有非常的珍珠,这幅图画就很自然了。

人生在不停地寻找

当我们明白内容之后,要看看这个比喻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思和学习的地方。一位珍珠商人去寻找珍珠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是珠宝商。谈到「买卖」其实好比我们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取舍,要花时间去寻找,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取舍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寻找」让你想起什么?广东话就是「搵」 (按:找),人生里面不停地「搵」。学生放榜就要「搵」学校升学。在你小时候,父母已经替你「搵」一间好的幼儿园。长大了,还要「搵」钱、「搵」朋友。毕业后要「搵」工作、老婆、希望有个好的家庭,还要「搵」屋,才可以成家立室。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搵」,去尋找。表达出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不停地寻找一些东西。

我们去找好学校、找待遇较好的工作,代表了什么?就是想要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人生又包括什么内容?怎样才算美好?较好的教育,较高的经济收入。其实大部份人都在寻找这些东西。「找」等于「追求」,追求背后又是为了什么?那么辛苦找工,背后真的为了工作本身?还是为了些什么?父母即使自身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并非太理想,但只要看到子女长大成人,比自己更有学识,就会高兴。上一代没有很多接受教育的机会,看到子女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便老怀安慰。虽然自己得不到,但下一代得到,自己也同样开心。在这一切当中,究竟背后想寻找什么?美好的人生,会否包括光宗耀祖?也会的,想名成利就、得到财富、得到舒适甚至是高人一等的豪华生活。

「商人」一心一意寻找重价的珍珠

但你留意这个商人,他很特别。他不是寻找一般人所找的,而是寻找珍珠。珍珠代表一个很特别、很罕有的生命,珍珠是很罕有的,你不会随便在街上找到。商人特意寻找一些很宝贵、很美好的生命。你留意到,他正在寻找「好」的珍珠,这就是他特别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一节经文,罗马书2章7节:「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你明白当中所说的吗?有些人非常有恒心地追求有素质的东西-行善,即好的德行、好的品格,又寻求三件事情:「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意思即是永恒。这类人就以永生报应他们,谁以永生报应他们呢?神,上一节:「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罗2:6)。他们有这样的生命,所以神就以永生奖赏这类人。

原来这位寻找珍珠的商人,有一个很深的含意。他不是指世上一般的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去寻找珍珠。其实很少人寻找这些宝贵、荣耀、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你知道世上哪些人会一心去追求生命吗?传道人?不错,但你要留意「传道」是他的职业。圣经以「商人」作为描写,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他并非以寻找珍珠作为消遣。

有些人,不是做珠宝生意,是其他行业的商人,即使他赚到钱,有空闲的时间,也不会这样去寻找。若有人向他推销、介绍高质量的珠宝玉石,他或许会购买作为消遣。不过,若他是做珠宝生意的话,便会日以继夜地去寻找珍珠。正如罗马书2章7节所言,一心一意去追寻。当然,传道人或追求神的人也是这样,但你先不要认为「商人」便是指教会里的人。因为这位商人在未认识耶稣,未成为基督徒之前,他已经一心一意去寻找重价的珍珠。

世界上是有这一类人的,虽然数目较少,但在他们的一生里会不停地寻找、想着一些永恒、尊贵的事物。这类人不像一般的世人,只想过舒适的生活,有个幸福的家庭,或想着赚大钱等的事。你有否听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说的?文天祥。他在这首诗里表达到,人生中「自古谁无死」,有谁可免于一死?死亡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指历史,历史可以见证他的「丹心」,他对国家是一片忠心的。

你有否留意到,他在追求永恒。他的忠心、素质、性格全都写在历史里教育后人。他所强调的并不是短暂的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有谁可以不死?若他连死也不介意的话,更加不会拼命地去追求名利、富贵、升官发财,看历史就一目了然。世界上的确有这类人,他们追求很宝贵的素质,追求尊贵、荣耀,不会去追求卑贱、短暂的东西。他们追求正如珍珠一样灿烂夺目,有光芒、能吸引人的生命。珍珠就是代表这种生命。看中国历史,可发现也有不少有这种素质的人,虽属少数,但非寥寥可数。

寻找就寻见

这个信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哪些人会看到神?就是寻找珍珠的就会遇到这颗珍珠。我们找不到这颗珍珠原因是什么?大多的情况是我们根本没有在寻找。我们没有寻找,当然不会寻见。即便你真的在街上踢到珍珠,你也只会当作是鱼眼睛!你不是刻意寻找珍珠,就不会留意珍珠有否出现,这方面很重要。

或许你听过圣经说:「寻找就寻见」 (太7:7),很多人也会引用这节经文「你去寻找就寻见」。但我们首要明白「寻找」的意思。正如这位商人,他一生去追求好珍珠,这并不是他的嗜好、消遣、副业。他不是白天有正职,晚上才作兼职,随意找找,他是专心一致去做这件事,这是他整个人的生命方向。寻找好珍珠这事情是他生命的首位。

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就是日日夜夜想着珠宝方面的事情。这样,他就有机会可以遇见主耶稣。这是比喻所带出的第一个学习。正如上一个「藏宝的比喻」指,主耶稣变卖一切得到我们,我们要怎样回应呢?可以从这里开始。究竟我们是哪一类人?在我们的生命里,是否单追求丰富的物质就已经心满意足?

有些人去教会当作消遣。他主要是希望物质方面丰富些,周日有空时,就想有些精神寄托。很多人以为基督教是给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这是一个误解。圣经指当一个基督徒不是精神寄托,而是要献上你一切的心思意念,成为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这样,你便可以认识神。正如买卖一样,要做一个选择,买卖是有取舍的,究竟对你来说是物质重要还是永恒的事物更加重要?

当然,我们也需要物质生活,要吃饭喝水,意思是哪一样会是你的首位?哪一样是次要呢?很多人是物质第一位,信神次要。信神可以点缀一下他的生命,可以有好的道德,去教会有寄托,有事就祈祷。但圣经告诉我们,哪些人才会找到神?是以寻找神作为第一位的人。物质也需要的,但在生命里是次要的事。正如圣经指买卖人一心一意去寻找时,终于寻见神了。

从二手资料转化为亲身经历

找到主耶稣是什么意思呢?遇见、看到,发现这颗重价的珠子就是发现主耶稣。要怎样才能遇见主耶稣?要寻找才会寻到,这是先决条件。找到主耶稣又是什么一回事?怎样才算找到?去教会算是找到主耶稣吗?不一定。那么有没有方法量度?是否指亲眼看到他?好像无止境似的。是的,可以说是无止境,但也有一个具体的开始,有最低的限度,表示你找到了。如果还未达到这最初的一步,再深入的就更不用说了。整个过程是有次序性的,找不到这颗珍珠就不会变卖一切所有,否则变卖一切也没意思。圣经说:「寻找就寻见」,即表示是可以寻找到的。可怎样才算是寻找到呢?

约伯记42章5节:「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我」指约伯,「你」指神。这是一个怎样的改变?约伯终于可以亲眼看到,以前只是风闻。风闻是什么意思?听到传闻,即是听到另一个人谈论关于神的事情。这里的「听到」不是指直接听到神的声音,而是藉着别人告诉他,他听到有关神的事。后来是「亲眼」、「亲自」看见。

以前是听二手的资料,别人告诉你很多见证,他的亲身经历,非常真实,令你目瞪口呆,很错愕的意思。好像听鬼故事一样,听到很惊恐,因为很像事实一样。但这个不算「亲眼」,也不算「亲自」,这就是寻找到神的分别。

圣经说约伯是怎样遇见神的。他从前只是听二手的资料,后来是直接遇见神,神直接向他说话。同样,从前是别人告诉我神是怎样,我也信且接受;但现在我认识神,是因为我亲耳听过神说话,亲自接触过神,亲眼见过神。「眼」不是「肉眼」,肉眼不会看到神,而是指到「心灵上的眼睛」,重点是「亲自」这部份。

遇见神当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从一个二手听闻,转为亲身直接的接触。不管用什么方法,约伯有他自己的方法去亲身接触神,我们不用抄袭他的方法。最重要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以致不用再听别人说。现在你可以去作见证,在什么时刻、什么环境下,神在你身上做了什么工作。

正如我以前所经历的,就是在毫无经济支持下,神养活我。当我要做决定行下一步时,他指引我应该怎么做。当有困难时,他帮助我,神甚至亦对我说话。这是我亲身经历过、接触到的,知道神的性格、性情和美丽。我的生命也可以像约伯般,略分为风闻有神与亲眼见神这两个阶段。

大约在我小学四年级时,有传教的人来到我家里,带我的父母信耶稣,我也跟着父母一起去教会,长达十多二十年的时间。正如约伯一样,我「风闻」有他,是这个传道人告诉我有神,其他人也告诉我有神,而我自己也向神祈祷,考试时求神帮助我,令我合格。

那时我已经听过神的事情,「风闻」有他,我也信他。可是,当时的「信」是听回来的,未算遇到。直到我去国外念书,才开始亲身经历他,事隔了十多二十年。故此,我的生命也分为两段时期,从前风闻有你;现在后半段的时期是亲眼见过,常常接触他,不是一次性的。在每时刻、每月每年里,常常接触他。好像比喻中的商人,找到珠子后,久不久就要回去看看珠子是否已出售,要常常查看珠子是否仍在,常常有接触,到最后才买到这颗珠子。

为耶稣撇下一切

接着,他要「变卖一切所有」才可以得到主耶稣,这是什么意思呢?即是要委身。我们不是要将所有家财都捐作慈善公益,那「变卖一切所有」是什么意思?「一切所有」包括什么?是否指对钱财名誉的过分重视?除了钱财名誉外,还有什么?与家人的关系。

马太19章29节:「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亲、母亲、 (有古卷加: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这里简略地列出一切,包括房屋、妻子、儿女、田地、父母亲、家庭,所有一切,为耶稣的缘故撇下一切。

撇下是什么意思呢?从此再没有父母?将子女送去孤儿院?有人认为:「不信神的家人、亲戚们会要求你做很多违背神旨意的事情,若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就违背神了,所以要追求神的话,现在与家人的关系就要改变。」这是可能的,关系上会有改变。

撇下的意思是放下。「放下」不是将子女送去孤儿院,最主要是在「心」里放下这一切,而非六亲不认,断绝关系。这就变成佛教一样,遁入空门。不,是在心里放下他们。最重要是你心中对他们的占有,要放下认为家人是属于自己的這心态。就是说,你看这一切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神,你只是一个管家。

家人的占有欲是很强的。父母对子女就是了,指定他们要读某一专业,控制他们的生命,跟谁结婚也诸多管制,很强的占有欲。就是要放下这些方面,看为属于神,你只是代表神去照顾他们,这心态就很不同了。有些父母视自己的儿女为资产的一部份,不单管束他们的生命,甚至要子女孝敬他们。不是说孝敬父母有错,而是心态上不应该看子女为资产,子女不是属于你的。撇下的意思就是在心里头放手、放下,不是你拥有这一切,包括其他物质,钱财、名利等。正如我自己的学位,我可能不能毕业,但不重要,将事情交给主,不再看我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神给我,我就会得到;若神不给我,我也同样的开心。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属于我的,要看神的心意如何,这就是心里头的撇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对付我们的心态。你要看到那些东西不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神的,而将来这些东西也一定属于神。我们现在只是一名管家,不管你接受这个教训与否,将来到你死的时候,你也必须交出你的所有。现在若你接受这个观念的话,就会按此而行。明白这些财富不是自己的,是属于神,就会去问神:「你想我怎样用呢?」神的心意是否要我就此将全部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不是这么简单,当然神也想去帮助穷人,但却是有计划、有方向地去帮助,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看圣经指那些富有人应该要怎样做,提摩太前书6章17-19节:「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当中提及今世富足的人要留意的事情。

在心态上不要自高。有钱就有权势,容易自高。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富足便不可一世,很了不起。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有钱人可在一瞬间变为穷光蛋,连胡仙也有危机 (按:1998年星岛集团新闻主席怀疑串谋诈骗广告客户案件),若不是律政师撤销控罪,她就要坐牢了。故此,圣经提醒我们,钱财是无定向,不要倚靠钱财,要专心倚靠神,要解决心里面态度的问题。

在行为方面,要乐意行善、施舍、帮助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积成一个美好的根基,是指将来、来生、永恒的基础。乐意帮助人也要清楚知道神的心意,而非纯粹盲目地捐钱给慈善机构。要考虑怎样才是神的心意。要去变卖一切、即是做买卖,这也要有智慧。

珍珠的价值

经文里提到商人要变卖一切所有的,才可以得到这颗珠子。你觉得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呢?代价会否太高呢?要将「一切」都交给神!你撇下这一切,将一切包括生命献给神,这样你就会得到这颗珠子,这要求是否太高呢?是否值得呢?

变卖一切,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变卖一切,不是所有物质的东西也不要,而是将一切都交给神的意思。如刚才所言,要问神:「买楼好吗?」如果神说好,就去买。但如果神认为不好,那些钱另有用途,就不能买了。要求这个人卖掉一切当然不简单。这个人是做珠宝生意的,应该不是贫穷的人,但他愿意变卖一切。

为何他愿意变卖一切呢?因为他找到好的珠子,是一颗重价的珠子。你要留意他是一个买卖人。他买东西不是为兴趣,不是为自己个人喜好。倘若他是情有独钟就别无选择,但他是做生意的,不会计算个人的喜好,只计货品的价值。只货品有价值,他完全不会计较,觉得这是值得的,是一个好的投资。变卖一切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这是否一个好的投资?值得吗?

如何断定珍珠的价值呢?有没有看过真的珍珠呢?若把假的珍珠放在你面前,会发现看上去和真的没有分别。不是从事这行业的人,普通人很难分辨出真伪。现在珍珠不算很流行,但在珠宝店也有出售珍珠耳环、珍珠项链等。日本公司有出售珍珠的专门店,事实上在各珠宝金饰店铺或专卖珍珠的日本公司所出售的,全不是真的珍珠。一颗普通的珍珠,即使那些珠子不是真的,也要数千至数万元不等。一条珍珠项链,珠子如花生般大的,也动辄两至三万元左右。但那些全不是真的珍珠,是「养珠」,由人工养殖出来的。

在珍珠行业是这样分的,养珠是人工养殖的。另一种就是真真正正的珍珠,是天然的珍珠。故此,有天然珍珠,也有人工培植的珍珠两种。毫无疑问一定是天然珍珠贵很多。但你能分辨得到吗?专业的从业员是分辨得到的。现在,在市场上一般已经没有天然珍珠出售了,只有养珠。这亦与养珠业的兴起有关。养珠较容易繁殖,不用辛辛苦苦去寻找,自己设立一个鱼塘就可以做到了。故此,采珠这个行业亦渐渐式微。加上多年采珠,珍珠数目也锐减。何况海洋污染导致很多的蚝死去,市面上已经绝难找到天然珍珠了。

珍珠是从蚝而来的,从蚝或蚌而来。但从一般食用的生蚝里找出的珍珠是沒有光泽的。真正蕴含珍珠的蚝不是供食用的,牠的肉也不好吃。珍珠由很多云母形成。云母是蚝的分泌物,颜色闪亮。若有一粒沙或异物走进了蚝里面,蚝会很不舒服。所以要不停分泌一些分泌物出来包着那异物以减轻痛楚,一层一层地包着它,那珠子就越来越大,最后就形成了一颗珍珠。

以往,其中一个盛产珍珠的地方是在中东波斯湾一带,在附近的城镇可以找到不少珍珠做的饰物。但那一带有很多鲨鱼出没,采珠就非常危险了,这也是珍珠价值高的其中一个原因。通常蚌生长在水深五十至一百二十呎的海域。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徒手潜水,手里拿着采蚌的工具就下海。我以前看过一套记录片,其中说到日本的「采珠女」,她们潜水的工夫非常了得。水深数十呎,水压很厉害,她们年青时还可以承受得到。只是到年老时,病痛就多起来了。她们久经训练,只含一口气,闭气时间可以很长,但下海的次数不会太多。又怕遇到鲨鱼,是非常危险的工作。

主耶稣的价值远超过一切

参考一些书籍的记载,珍珠是非常罕有的,也不是每只蚝也有。开一条大船出海采珠,用工具从石缝边去掘、去凿蚝,更要小心采凿,免得珍珠受损。平均每次掘出一千公吨蚝,当中大概只有数十只蚝含有珍珠成份,而当中大部份也只属于细小的珍珠,用途不大,只可以磨成粉末做珍珠末,作为美容、制成中药或其他方面的用途。而这数十只当中只有十至二十只里面有可用的珍珠,尺寸大小都不过是普通的。这些有用的珍珠可以拿去加工,作镶首饰之用。你可以想象珍珠的价值有多高。普通的也要这么艰难才能得到。

珍珠的价值要看几个因素,色泽有没有光芒,尺寸大小、形状也有关系。如果是参差不齐、形状扭曲的,就沒有太大价值了。一定要圆圆的或是「梨」形的才算是上等的珍珠。若加上色泽好,光辉又够,形状也大,就更加相得益彰。

国家地理杂志曾记载,有关一颗极品珍珠的事。在古罗马的时候,一位将军带领军队去打仗,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攻取一个城池。打仗其实是一项花费很大的事,只要想想那些粮饷,要养活几万人,还有一些物资、兵器、马匹等等。现在更甚,要发射一支巡航导弹,不知要花多少万美元!当时将军带领军队打仗一年,军费庞大。在这一年中他多次向邻国借钱,之后才清还军费。

他怎样清还呢?他在家里拿取了母亲一颗极品珍珠去变卖,就可以支付全部军费。从这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珍珠的价值有多高了!当然这不是普通的珍珠,当时来说也是一颗极品的珍珠,所以史籍也有记载。现在我们知道珍珠真的是价值连城的!

故此,刚才我们问,要变卖一切买这颗珍珠,值得吗?很大的代价啊!但当你明白珍珠的价值时你就知道是绝对值得的。即使你去变卖一切,会有多少呢?一颗珍珠足够整队军队一年作战所花费的支出,全部可以抵偿到。若你明白这道理,要你卖掉一切去买它,你一定会争着去做,因为太化算了!你要了解这个比喻,它很着重强调「价值」的问题,我们要掌握到价值这重点。当我们看到这价值的时候,我们就能看见,我们所有的一切跟这颗珍珠相比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这里特别形容珍珠代表主耶稣,商人遇到的是一颗贵重的珍珠,不是普通的珍珠。不单值钱,而且是极贵重的!「重价」是极贵重、极品、最上等的珍珠,就是刚才所提到的价值。

这比喻就是说,我们变卖这一切,付上代价得到这颗珍珠,其实它的价值,就是主耶稣的价值,是远超过一切的。

长期的痛苦和牺牲孕育出灿烂的生命

在海里有很多蚌或蚝,采珠女也要凭丰富经验去判断,那一只蚌或蚝会有珍珠。在水底很难开蚝,需要时间慢慢撬出来。你猜哪些蚝看上去会有机会有珍珠呢?你会选大只的蚝吗?选坚硬的蚝吗?

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哪些蚌里面会有珍珠呢?在大多的情况下,虽然不是绝对的,那些潺弱的、贫瘠的,甚至壳面上有些残破、破损的会有珍珠的机会更大。为什么呢?原因是有沙粒走进去后,蚌会非常痛楚,牠要分泌云母出来包着沙粒,云母是牠生命的一部份。所以,这个比喻用「珍珠」,与「宝藏」不同。珍珠是在一个很痛苦的情况下形成的,并非在一个自然舒服的环境下形成的。虽然它出来时很漂亮,这却是牠生命一点一滴的结晶。当沙粒在蚌里时,牠分泌得越多,消耗也就越多。牠的壳不会够坚硬,因没有足够的养份。既要供应养份给珠子,又要供应外壳,是不足够的,故牠的壳会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其他东西的侵蚀。有经验的采珠女会选择采瘦弱的蚌。

故此以赛亚书53章2-3节描写主耶稣时说:「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这里说明了主耶稣的生命,珍珠代表他,这颗珍珠就是他生命的结晶。而主耶稣的生命就是这样去成就这颗珍珠。他的生命正如一只残缺的蚌,过程中要忍受很大的痛苦和消耗。他不像其他的蚌,没有沙粒走进去,感觉很舒适,在海洋里享受着当中的微生物,养得肥肥大大。重价的珍珠明显地是非常大颗,当沙粒走得越深,珍珠便会越圆浑。

沙粒若未完全进入蚌,在壳与肉中间的话,被云母包裹一层一层之后,就只会有半颗珍珠。若沙粒有一半黏贴在壳那面,底部便会平,只有另外的一面,因为触及到肉,蚌就会分泌云母;触及壳的那面,是不会有痛楚的。所以,有些珍珠成了这样子,就不能用来配戴,只可以镶作耳坠。

主耶稣的生命就是这样,不像其他的蚌,舒舒服服地享受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完全消耗,长期忍受痛苦而形成这颗珍珠,让我们得到这颗珍珠。珍珠代表新生命,一个贵重的、美丽的新生命。

比喻可以用很多角度去看,比喻可以很深奥,看上去虽然只是一、两节,但里面有许多含意,每一个角度看,也有不同的真理教导。

结束时,总结一下今天看到的两点。第一,我们的生命在寻找什么呢?究竟我们的方向是寻找短暂的物质界的事物,还是寻找永恒的事物呢?当我们将永恒的事物放在我们生命的首位,这样子去追寻时,我们就会遇见神。当我们遇见神之后,就去跟随他,将我们一切都献给他,就可以得着像神一样、永恒的生命。正如在比喻中,商人有三个行动:寻找、遇见、最后变卖一切去买这颗珍珠。

第二,这颗珍珠是值得我们变卖一切去买它的,因为我们只是用一些短暂的事物就能换取永恒的生命。短暂的事物是毫无价值的,人死后一切都变得没有价值了。相反永恒的生命绝对值得我们去投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