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比喻

李馬可牧師主講

今次我們看馬太13章45-46節「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這是一個很短的比喻,與上一個「藏寶的比喻」 (太13:44)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珍珠、寶貝,找到貴重的,要變賣一切,要得到它。

比喻的含意是甚麼?

「買賣人」在今天指甚麼呢?就是做生意的商人。商人去找一些好的珠子,找到一顆非常重價、貴重的珠子,就去變賣一切,買那顆珠子。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比喻。這個「買賣人」代表甚麼呢?那顆珠子又代表甚麼呢?

「買賣人」會是耶穌嗎?珠子指人?可那顆貴重的珠子,只有一顆,這點與上一個藏寶的比喻不同。藏寶的比喻中的「寶貝」正常情況是很多,是複數,而這裡只是一顆。兩個比喻看上相似,但也有相異之處,當中具體細節各有不同。

如果珠子代表人,而只有一顆,即只有一個人,這是難以理解的。那麼珠子指「世界」嗎?若「田地」代表「世界」會比較容易理解。除非你覺得「珠子」外形好像一個「地球」,都是圓圓的,比較相近。這樣,你買了一個地球。「藏寶的比喻」中講到買了一塊地,然後發掘裡面的人,很是清楚。但買了整個「地球」有何用呢?這個比喻的著重點在「人」這方面,而不是「地」。

你可想想上次「藏寶的比喻」和這次「珍珠的比喻」的分別。上次「寶貝」的數量很多,代表許多人;但這裡只是一顆,不可能只有一個基督徒,所以這方向解不通,要往其他方向想。那麼會否倒轉?珍珠指耶穌?若是指耶穌,誰去買這顆珠子?是神嗎?似乎神不需要買這顆珠子。珍珠有可能指耶穌,因為一顆。而買賣人做生意的商人又代表誰?看下文,如果珠子不是指基督徒的話,買賣人就沒有理由是神。

我們假設一顆珠子代表耶穌,這不會產生問題,也解決許多人或基督徒的問題。相反,要買這顆珠子的「買賣人」既然不會是神,又可以指誰呢?人?人-就是我們去買這顆珠子。「藏寶的比喻」和「珍珠的比喻」很相似,內中發生的過程也相近,但方向剛剛相反。

前者藏寶的比喻 (太13:44),耶穌變賣一切買這個世界,以致得到人。珍珠的比喻則倒過來,告訴我們也有一個責任,不只是耶穌做了一些事情。故此,這兩個比喻放在一起,並設計得非常相似,讓我們看到兩者之間的關係。耶穌怎樣得到人,倒過來人也要有一個回應才可以得到耶穌。這個比喻著重點是:人要去尋找耶穌,得到這顆珠子,就是得到主耶穌。

如果你小心比較一下,會發現兩者之間在細微之處各有不同,是非常有趣的。除了上述講到與藏寶的比喻不同的地方之外,還有「尋找」這部份也不同。這裡買賣人要去尋找這顆珠子,但藏寶的比喻裡是不需要尋找,而是「遇見」。為甚麼呢?因為耶穌無所不知。主耶穌知道我們,不用尋找我們。相反,人並不認識神,的確需要去尋找。在這些細微有趣的變化裡看到當中相異之處。另外,強調是「買賣人」也很有趣。

商人尋找珍珠的原因

我們知道比喻的大概內容了,就可以深入研究這比喻裡可以學習的功課。我們先講這個「買賣人」即是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這個買賣人一樣去尋找主耶穌,去認識他,然後變賣一切得到他。首先從尋找好珠子開始看。

為何他要尋找呢?因他認為珠子是好東西,想擁有它。他怎麼知道?之前已經認識耶穌?小時候已經有人告訴他珠子是很貴重的東西,然後他就想去尋找?可是,這裡沒有這麼清楚的提示。你可以想像一幅實際的圖畫,在香港一個做生意的人去找一顆珍珠,你有見過嗎?一個有錢人又有很多時間專心去找珍珠?但是,這裡的著重點不是講一個有錢人,而是講一個「做生意的人」去找珍珠。為甚麼一個做生意的人會去找珍珠?如果他不是做珍珠生意而去找珍珠,純粹個人喜好,比較奇怪,你有沒有認識這類人?因此,這個人應該是做珍珠生意,找一些優質的珠子做買賣。若不是找珍珠,就不需要講他是買賣人了。

沒錯,他是一位做珍珠生意的商人。若純粹為興趣,就應該講明他是一位收藏家想要尋找好的珍珠。但比喻描寫到他是一位商人,到處尋找珍珠,顯示他是專門做珍珠生意的商人,他當然會四出搜尋、打聽那裡有上等貨色。剛才講到這顆珍珠代表主耶穌,為甚麼要用珍珠來形容主耶穌呢?因為珍珠非常寶貴,對人來說耶穌也是很寶貴的。

情況就好像有一位商人,有人告訴他有顆很貴重的珍珠,其價值相等於一顆罕有的鑽石。有一顆世界聞名的巨鑽「非洲之星」,是英女皇冠冕上的鑽石,不是《鐵達尼號》的「海洋之心」,這只是電影虛構出來的。由於「非洲之星」是奇珍異寶,商人知道後便到處搜尋,也有這個可能。但比喻裡所講並不是這個情況,當中有些分別。在中文聖經較難看到分別之處,「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他找珠子,是找一顆還是許多顆?如果從中文文意裡看,「尋找好珠子」沒有強調是複數還是單數。不過,從文意裡也可看到,商人去找珍珠,偏向應該不只找一顆。而原文 (希臘文)或英文都是用上複數。這不算翻譯錯誤,因為中文很難講明尋找「眾多的」珠子,這樣翻譯比較古怪。

現知道他不是只尋找一顆珍珠,因為他是一位商人,未必有人特意告訴他有一顆「非洲之星」。他只是普遍地到處訪尋找珍珠,而在尋找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一顆價值連城、罕有非常的珍珠,這幅圖畫就很自然了。

人生在不停地尋找

當我們明白內容之後,要看看這個比喻對我們來說有甚麼意思和學習的地方。一位珍珠商人去尋找珍珠與我們有甚麼關係?我們又不是珠寶商。講到「買賣」其實好比我們人生當中有很多事情要取捨,要花時間去尋找,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取捨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念。

「尋找」讓你想起甚麼?廣東話就是「搵」,人生裡面不停地「搵」。學生放榜就要「搵」學校升學。在你小時候,父母已經幫你「搵」一間好的幼稚園。長大了,還要「搵」錢、「搵」朋友。畢業後要「搵」工作、老婆、希望有個好的家庭,還要「搵」屋,才可以成家立室。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搵」。表達出人生命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不停地尋找一些東西。

我們去尋找學校、待遇較好的工作,意思是甚麼?想要美好的人生。美好人生裡又包括甚麼內容?怎樣才算美好?較好的教育,較高的經濟收入。其實絕大部份人都在尋找這些東西。「搵」等於「追求」,追求背後又是為了甚麼?那麼辛苦「搵」工,背後真的為工作?還是為了些甚麼?父母本身即使是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並非太理想,但只要看到子女長大成人,比自己更有學識就會高興。上一代沒有很多讀書機會,見到子女大學畢業,甚至博士畢業,老懷安慰。雖然自己得不到,但下一代得到,自己也一樣開心。在這一切當中,究竟背後想尋找甚麼?美好的人生,包括光宗耀祖?也會的,名成利就,得到財富,舒適甚至是高人一等的豪華生活。

「商人」一心一意尋找重價的珍珠

但你留意這個商人,他很特別。他不是「搵」一般人所「搵」的,而是「搵」珍珠。珍珠代表一個很特別、很罕有的生命,珍珠是很罕有的,你不會隨便在街上找到。商人特別在他「搵」一些很寶貴、很美好的生命。你留意到,他正在「搵」“好”的珍珠,這就是他特別的地方。

我們可以看一節經文,羅馬2章7節「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你明白當中所講的嗎?有些人非常有恆心地追求有質素的東西-行善,即好的德行、好的品格,又尋求三件事情「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意思即是永恆。這類人就以永生報應他們,誰以永生報應他們呢?神,上一節「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羅2:6)。他們有這樣的生命,所以神就以永生獎賞這類人。

原來這位尋找珍珠的商人,有一個很深的含意。他不是指世上一般普通人,不是每個人都去尋找珍珠。其實很少人尋找這些寶貴、榮耀、有永恆價值的事物。你知道世上哪些人會一心去追求生命嗎?傳道人?不錯,但你要留意「傳道」是他的行業。聖經以「商人」作為描寫,給了我們一個訊息,就是他並非為消遣性質。

有些人,不是做珠寶生意,是其他行業的商人,即使他賺到錢有時間,也不會這樣去尋找。若有人向他推銷、介紹高品質的珠寶玉石,他或許會購買作為消遣。不過,若他是做珠寶生意的話,便會日以繼夜地去尋找珍珠。正如羅馬書2章7節所講,一心一意去追尋。當然,傳道人或追求神的人也是這樣,但你先不要認為是教會裡的人。因為這位商人在未認識耶穌,未成為基督徒之前,他已經一心一意去尋找重價的珍珠。

在世界上是有這一類人,雖然為數較少,但在他們的一生裡會不停地尋找、想着一些永恆、尊貴的事物。這類人不像一般世人,只想過舒適的生活,有個幸福的家庭,或想著發達之類。你有否聽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誰說的?文天祥。他在這首詩裡面表達到,人生中「自古誰無死」有誰可免一死?死亡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指歷史,在歷史裡可以見證他的「丹心」,是一片忠心對國家的。

你有否留意到,他在追求永恆。他的忠心、質素、性格全都寫在歷史裡教育後人。他所強調的並不是短暫人生「人生自古誰無死」,有誰可以不死?若他連死也不介意的話,更加不會緊張去追求名利、富貴、升官發財,看歷史就一目了然。世界上的確有這類人,他們追求很寶貴的質素,是追求尊貴、榮耀,不會去追求卑賤、短暫的東西。正如珍珠一樣燦爛奪目,有光芒吸引的生命。珍珠就是代表這種的生命。看中國歷史可發現也有不少有質素的人,雖屬少數,但非寥寥可數。

尋找就尋見

這個訊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那些人會見到神?就是尋找珍珠的就會遇到這顆珍珠。我們找不到這顆珍珠原因是甚麼?大多的情況是我們根本沒有在尋找。我們沒有尋找,當然不會尋見。即便你真的在街上踢到珍珠,你也只會當為魚眼!你不是刻意尋找珍珠,就不會留意有否珍珠出現,這方面很重要。

或許你聽過聖經說:「尋找就尋見」 (太7:7),很多人也會引這節經文「你去尋找就尋見」。但我們首要明白「尋找」的意思。正如這位商人,他一生去追求好珍珠,這並不是他的嗜好、消遣、副業。他不是白天有正職,晚上才兼職一下找找,他是專心一致去做這件事,是他整個人的生命方向。尋找好珍珠這事情佔據他生命的首位。

做珠寶生意的商人,就是日日夜夜想著珠寶方面的事情。這樣,他就有機會可以遇見主耶穌。這是比喻裡帶出的第一點意思讓我們學習。正如上一個「藏寶的比喻」講到,主耶穌變賣一切得到我們,我們要怎樣回應呢?可以從這裡開始。究竟我們是哪一類人?在我們的生命裡,是否單追求豐富的物質就已經心滿意足?

有些人去教會當作消遣,他主要是希望物質方面豐富些。星期日有空閒時,就想有些精神寄託。很多人以為基督教是給人一個精神寄託,這是一個誤解。聖經講到做一個基督徒不是精神寄託,而是要擺上你整個精神,成為你生命裡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你就可以認識神。正如買賣一樣,要做一個選擇,買賣是有取捨的,究竟對你來說是物質重要還是永恆的事物更加重要?

當然,我們也需要物質生活,要吃飯喝水,意思是哪一樣會是你的首位?哪一樣是次要呢?很多人是物質第一位,信神次要。信神可以點綴一下他的生命,可以有好的道德,去教會有寄託,有甚麼事就祈禱。但聖經告訴我們,哪些人才會找到神?是以尋找神作為第一位的人。物質也需要的,但是在生命裡的次要。正如聖經講到買賣人一心一意去尋找時,終於尋見神了。

從二手資料轉化為親身經歷

找到 (搵到)主耶穌是甚麼意思呢?遇見、見到,發現這顆重價的珠子就是發現主耶穌。要怎樣遇見主耶穌?要尋找才會尋到,這是先決條件。找到 (搵到)主耶穌又是甚麼一回事?怎樣才算找到?返教會算是找到主耶穌?不一定。那麼有沒有方法量度?是否指親眼見到他?好像無止境的。是的,可以說無止境,但也有一個具體的開始,有最低限度,表明你找到了。如果還未達到這起始步,再深入的就更不用說了。整個過程是有次序性的,找不到這顆珍珠就不會變賣一切所有,否則變賣一切也沒意思。聖經說:「尋找就尋見」,即表示是可以尋找到的。可怎樣才算是尋找到呢?

約伯記42章5節「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我」指約伯,「你」指神。這是一個怎樣的改變?約伯終於可以親眼見到,以前只是聽聞。聽聞是甚麼意思?聽到傳聞,即是聽到另一個人講關於神的事情。這裡的「聽到」不是指直接聽到神的聲音,而是藉着別人告訴他。後來是「親眼」、「親自」看見。

以前是二手的聽聞,別人告訴你很多見證,他的親身經歷,非常真實,令你目瞪口呆,很錯愕的意思。好像聽鬼故事一樣,聽到很驚,因為很像事實一樣。但這個不算「親眼」,也不算「親自」,這就是尋找到神的分別。

聖經講到約伯是怎樣遇見神的。他從前只是二手聽聞,後來是直接遇見神,神直接向他說話。同樣,從前是別人告訴我神是怎樣,我也信且接受;但現在我認識神,是因為我親耳聽過神說話,親自接觸過神,親眼見過神。「眼」不是「肉眼」,肉眼不會見到神,而是指到「心靈上的眼睛」,重點是「親自」這部份。

遇見神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從一個二手聽聞,轉為一身直接接觸。不管用甚麼方法,約伯也有他自己的方法一身接觸神,我們不用抄他的方法。最重要是自己親身經歷過,以致不用再聽別人說。現在你可以去作見證,在甚麼時刻、甚麼環境下,神在你身上做了甚麼工作。

正如我以前所經歷的,就是在毫無經濟支持下,神養活我。當我要做決定行下一步時,他指引我應該怎麼做。當有困難時,他幫助我,甚至神亦對我說話。這是我親身經歷過、接觸到的,知道神的性格、性情和美麗。我的生命也可以略分為約伯風聞有神與親眼見神兩個情況。

以前,大約在我小學四年級左右,有傳教的人來到我家裡,帶我的父母信耶穌,我也跟着父母一齊去教會,長達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正如約伯一樣,我「風聞」有他,是這個傳教人告訴我有神,其他人也告訴我有神,而我自己也向神祈禱,考試時求神幫助我不要不合格。

那時我已經聽過神的事情,「風聞」有他,我也信他。可是,當時的「信」是聽回來的,未算遇到。直到我去外國讀書,才開始親身經歷他,事隔了十多二十年。故此,我的生命也分開兩段時間,從前風聞有你;現在後半段的時間也是親眼見過,常常接觸他,不是一次性的。在每時刻、每月每年裡,常常接觸他。好比比喻中的商人,找到珠子後,久不久就要回去看看珠子是否已出售,要常常查看珠子是否仍在,常常有接觸,到最後才買到這顆珠子。

為耶穌撇下一切

接著,他要「變賣一切所有」才可以得到主耶穌,這是甚麼意思呢?即是要devoted (按:要獻身的),要委身。不是將所有家財都捐作慈善,那是甚麼意思?「一切所有」包括甚麼?指對錢財名譽的過分重視?除了錢財名譽外,還有甚麼?與家人的關係。

馬太19章29節「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 (有古卷加: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並且承受永生。」這裡簡略地列出一切,包括房屋、妻子、兒女、田地、父母親、家庭,所有一切,為耶穌的緣故撇下一切。

撇下是甚麼意思呢?從此再沒有父母?將子女送到保良局孤兒院?有人認為:不信神的家人、親戚們會要求你做很多違背神旨意的事情,若要與他們保持好關係,就違背神了,所以要追求神的話,現有與家人的關係就要改變。這是可能的,關係上會有改變。

撇下的意思是放下。「放下」不是將子女送去保良局孤兒院的意思,最主要是講到「心」裡面要放下這一切,而非六親不認,斷絕關係。這就變成佛教一樣,遁入空門。不,是在心裡面要放下他們。最重要是你心裡面對他們的佔有,看為屬於自己的心態要放下。就是說,你看這一切不再是屬於自己,而是屬於神,你只是一個管家。

家人的佔有慾是很強的。父母對子女就是了,指定要他們讀某一科,控制他們的生命,要跟誰結婚,諸多管制,很強的佔有慾。就是這些方面要放下,看為屬於神,你只是代表神去照顧他們,這心態就很不同了。有些父母視自己的兒女為資產的一部份,不單管束他們的生命,甚至要子女孝敬他們。不是說孝敬父母有錯,而是心態上不應該看子女為資產,子女不是屬於你的。撇下的意思就是心裡面放手、擺低,不是你擁有這一切,包括其他物質,錢財、名利等。正如我自己的學位,我有可能不能畢業,但不重要,將事情交給主,不是我自己想要甚麼。如果神給我,我就會得到;若神不給我,我也一樣很開心。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屬於我的,要看神的心意如何,這就是心裡面的撇下。

首先最重要是對付我們的心態。你要看到那些東西不再是屬於你自己,是屬於神的,將來也一定屬於神。我們現在只是一名管家,不管你接受這個教訓與否,將來到你死的時候,你也必須交出你的所有。現在若你接受這個觀念的話,就會按此而行。明白這些財富不是自己的,是屬於神,就會去問神:「你想我怎樣用呢?」神的心意是否要我就此將全部財產捐給公益慈善?不是這麼簡單,當然神也想去幫助窮人,但卻是有計劃、有方向地去幫助,這是一個過程。

我們看聖經講及錢人應該要怎樣做,提摩太前6章17-19節「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當中講到今世富足的人要留意的事情。

1.  在心態方面:不要自高

有錢就有權勢,容易自高。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富足便不可一世,很了不起。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有錢人可在一瞬間變為窮光蛋,連胡仙也有危機 (按:1998年星島集團新聞主席懷疑串謀詐騙廣告客戶案件),若不是律政師撤銷控罪,她就要坐牢了。故此,聖經提醒我們,錢財是無定向,不要倚靠錢財,要專心倚靠神,要解決心裡面態度的問題。

2.  在行為方面:要樂意行善、施捨、幫助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

積成一個美好的根基,是指到將來、來生、永恒的基礎。樂意幫助人也要清楚知道神的心意,而非純粹盲目地捐錢給慈善機構。要考慮怎樣才是神的心意。要去變賣一切、即是做買賣,這也要有智慧。

珍珠的價值

經文裡講到商人要變賣一切所有的,才可以得到這粒珠子。你覺得這個要求是否合理呢?代價會否太高呢?要將「一切」都交給神!你撇下這一切,將一切包括生命獻給神,這樣你就會得到這粒珠子,這要求是否太高呢?是否值得呢?

變賣一切,不是容易做到的事。變賣一切,不是所有物質的東西也不要。是將一切都交給神的意思。如剛才所講,要問神:買樓好嗎?如果神說好,就去買。但如果神認為不好,那些錢另有用途,就不能買了。要求這個人賣掉一切當然不簡單。這個人是做珠寶生意的,應該不是貧窮的人,但他願意變賣一切。

為何他願意變賣一切呢?因為他找到好的珠子,是一粒重價的珠子。你要留意他是一個買賣人。他買東西不是為興趣,不是自己個人偏愛。倘若他是情有獨鍾就別無選擇。但他是做生意的是不計這些的,只計貨品的價值。只要貨品有價值,他完全不會計較,覺得這是值得的,是一個好的投資。變賣一切不是問題,重要的是:這是否一個好的投資?值得嗎?

珍珠的價值如何介定呢?有沒有見過真的珍珠呢?若把假的珍珠放在你面前,看上去也是分不出的。不是這個行業的人,普通人很難分辨出真偽。現在珍珠不算很流行,但在珠寶店也有出售鑲嵌耳環、珠鍊等。日本公司有賣珍珠的專門店,事實上在各珠寶金飾店鋪或專賣珍珠的日本公司所發售的全不是真的珍珠。一粒普通貨色 (不是真的)也要幾千至幾萬元不等。一條珠鍊當中的珠大約花生大小的,也動輒兩至三萬元左右。但那些全不是真的珍珠來的,是「養珠」,由人工養殖出來的。

在珍珠行業是這樣分的,養珠是人養植的。另一種就是真真正正的珍珠,是天然的珍珠。故此,有天然珍珠,也有人工培植的珍珠兩種。毫無疑問一定是天然珍珠貴很多。但你能分辨得到嗎?專業的從業員是分辨得到的。現在,在市場上一般已經沒有天然珍珠出售了,只有養珠。這亦與養珠業的興起有關。養珠較容易繁殖,不用辛辛苦苦去尋找,自己設立一個魚塘就可以做到了。故此,採珠這個行業亦漸漸式微。加上多年採珠,數目也銳減。何況海洋污染導致很多的蠔死去,市面上已經絕難找到天然珍珠了。

珍珠是從蠔而來的,從蠔或蚌而來。但從一般食用的生蠔裡找出的珍珠是無光澤的。真正蘊含珍珠的蠔不是供吃的,牠的肉也不好吃。珍珠由很多雲母形成。雲母是蠔的分泌物,顏色閃亮。若有一粒沙或異物走進了蠔里面,蠔就會很不舒服。所以要不停分泌一些分泌物出來包着它以減輕痛楚,一層一層地包着它,而那粒珠就越來越大,最後就形成了一粒珍珠。

以往,其中一個盛產珍珠的地方是在中東波斯灣一帶,在附近的城鎮可以找到不少珍珠造的飾物。但那一帶有很多鯊魚出沒,採珠就非常危險了,這也是珍珠價值高的其中一個原因。通常蚌生長在水深50-120呎的海域。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可以徒手潛水,手裡拿着鑿蚌的工具就下海。我以前看過一套記錄片,其中講到日本的「採珠女」,她們潛水的工夫非常了得。水深幾十呎的水壓很厲害,她們年青時還可以承受得到。只是到年老時,病痛就多起來了。她們久經訓練,只含一口氣,閉氣時間可以很長,但下海的次數不會太多。又怕遇到鯊魚,是非常危險的工作。

主耶穌的價值遠超過一切

參考一些書籍的記載,珍珠是非常罕有的,也不是每隻蠔也有。開一條大船出海採珠,用工具從石縫邊去掘、去鑿蠔,更要小心採鑿,免得珍珠受損。平均每次掘出一千公噸蠔,當中大概只有幾十隻有珍珠成份在裡面,而當中大部份也只屬於細粒的珍珠,用途不大,只可以磨成粉末做珍珠末,作為美容、製成中藥或其他方面的用途。而這幾十隻當中只有十至二十隻裡面有可用的珍珠,尺寸大小都不過是普通的。這些有用的珍珠可以拿去加工,鑲首飾用。你可以想像珍珠的價值有多高。普通的已經要這麼難才獲得。

珍珠的價值要看幾個因素,色澤有沒有光芒,尺寸大小、形狀也有關係。如果是參差不齊、形狀扭曲的,就無太大價值了。一定要圓圓的或是「梨」形的就算為上等貨色。若加上色澤好,光輝又夠,形狀也大,就更加相得益彰。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記載,一粒上等的極品珍珠。在古羅馬的時候,一位將軍帶領軍隊去打仗,攻取一個城池花了足一年時間。打仗其實是一項很花費的工程,只要想想那些糧餉,如何養活幾萬人,一些物資、兵器、馬匹等等。現在更甚,要發射一支巡航導彈,不知要花多少萬美元!當時將軍帶領軍隊打仗一年,軍費龐大。在這一年中他多次向鄰國借錢,之後才清還軍費。

他怎樣清還呢?他在家里拿取了母親一粒極品珍珠去變賣,就可以支付全部軍費。從這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珍珠的價值有多高了!當然這粒不是普通的珍珠,當時來說也是一粒極品的珍珠,所以史籍也有記載。現在我們知道珍珠真的是價值連城的!

故此,剛才我們問,要變賣一切買這粒珍珠,值得嗎?很大的代價啊!但當你明白珍珠的價值時你就知道是絕對值得的。即使你去變賣一切這有多少呢?一粒珍珠足夠整隊軍隊一年作戰所花費的支出,全部可以抵償到。若你明白這道理,要你賣掉一切去買它,你一定會爭着去做,因為太化算了!你要了解這個比喻,它很着重強調「價值」的問題,我們要掌握到價值這重點。當我們看到這價值的時候,我們就能看見,我們所有的一切跟這粒珍珠相比是難以相提並論的。

這裡特別形容珍珠代表主耶穌,商人遇到的是一粒貴重的珍珠,不是一粒普通的貨色。不單只是值錢,而且是極貴重的!「重價」是極貴重、極品、最上等的珍珠,就是剛才所提到的價值。

這比喻就是講,我們變賣這一切,付上代價得到這粒珍珠,其實它的價值,就是主耶穌的價值,是遠超過一切的。

長期的痛苦和犧牲孕育出燦爛的生命

在海裡有很多蚌或蠔,採珠女也要憑豐富經驗去判斷,那一隻蚌或蠔會有珍珠。在水底很難開出來,需要時間慢慢撬出來。如果要你去估計,哪些蠔看上去會有機會有珍珠呢?你會選大隻的蠔嗎?選堅硬的蠔嗎?

有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哪些蚌裡面會有珍珠呢?在多數的情況下,雖然不是絕對的,那些潺弱的、貧瘠的,甚至殼面上有些殘破、破損的會有珍珠的機會更大。為甚麼是這樣呢?原因是有沙粒走進去後,會非常痛楚,牠就要分泌雲母出來包著沙粒,雲母是牠生命的一部份。所以,這個比喻用「珍珠」,與「寶藏」不同。珍珠是在一個很痛苦的情況下形成的,並非在一個自然舒服的環境下形成的。雖然它出來時很漂亮,這卻是牠生命一點一滴的結晶。當沙粒在蚌裡時,牠越分泌得多,消耗也就越多。牠的殼不會夠堅硬,因沒有足夠的養份。既要供應養份給珠子,又要供應外殼,是不足夠的,故牠的殼會較為脆弱,更容易受其他東西的侵蝕。有經驗的採珠女會選擇採瘦弱的蚌。

故此以賽亞書53章2-3節描寫主耶穌時說:「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

這裡的意思是對我們講主耶穌的生命,珍珠是代表他,這粒珍珠就是他生命的結晶。而主耶穌的生命就是這樣去成就這粒珍珠。他的生命正如一只殘缺的蚌,過程中要忍受很大的痛苦和消耗。他不像其他的蚌,沒有沙粒走進去時是很舒服的,在海洋裡享受着當中的微生物,養得肥肥大大。重價的珍珠明顯地是非常大顆,而且那粒珍珠越進得深越圓渾。

沙粒走入蚌一半的裡面,在殼與肉中間的話,被雲母包裹一層一層之後,但就只有半粒珍珠而已。沙粒一半黏貼在殼那面,所以底部是平的,只有另外的一面,因為觸及到肉,蚌就會分泌雲母;另一面觸及殼那面,是不會有痛楚的。所以,有些珍珠成了這樣子,就不能用來配戴,只可以鑲作耳墜。

主耶穌的生命就是這樣,不像其他蚌一樣,舒舒服服地享受生命,他將自己生命完全消耗,長期忍受痛苦而形成這粒珍珠,讓我們得到這粒珍珠。珍珠是代表一個新生命,貴重的、美麗的新生命。

比喻可以用很多角度去看,比喻可以很深奧,看上去雖然只是一、兩節,但裡面有許多含意,每一個角度看,也有不同的真理教導。

結束時,總結一下今天看到的兩點:

  1. 我們的生命在尋找甚麼呢?究竟我們的方向是尋找短暫的物質界的事物,還是尋找永恆的事物呢?當我們將永恆的事物放在我們生命里的第一位置去追尋時,我們就會遇見神。當我們遇見神之後,就去跟隨他,將我們一切都獻給他,就可以得着像神一樣的永恆的生命。正如在比喻中,商人有三個行動:尋找、遇見、最後變賣一切去買這顆珍珠。
  2. 這顆珍珠是值得我們變賣一切去買它的,因為我們只是用一些短暫的事物就能換取永恆的生命。短暫的事物是毫無價值的,人死後一切都變得沒有價值了。相反永恆的生命絕對值得我們去投資,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