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筵席的比喻

李馬可牧師主講

這次我們看大筵席的比喻,在路加14章15-24節:「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了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眾人一口同音的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那僕人回來,把這事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大筵席代表甚麼呢?神的國。為甚麼用大筵席去代表神的國呢?

  1. 因為筵席 (也就是婚筵)是一個歡喜快樂的場合,很滿足,最開心的時候。有吃有喝,而神的國就像筵席一樣地喜樂。
  2. 我們去婚筵不會是一個人的,而是一群人大團聚,代表神的國也是一群人團聚,不是單獨的喜樂,而是一起喜樂。
  3. 出席的人都會穿著美麗的衣服,表示在神國裡面人的生命美麗。筵席這個圖畫可以描述神國各方面的滿足和豐富。

為甚麼他們放棄參加筵席?

這比喻想描寫甚麼主題呢?在比喻中的人 (18-20節)是有機會參加這個筵席 (進入天國),但他們為了其他的事情,放棄了這個機會。為甚麼他們放棄呢?有一個人買了一塊地,要去看一看,就放棄了。他似乎不是為了財物 (那塊地)而放棄,因為那塊地已經屬於他,他根本不需要急著去看,參加完筵席再回來看都可以 (除非參加完筵席是會失去那塊地,那麼我們就要好好想清楚)。況且他買地之前,應該都已經看了那塊地吧。

這些人的障礙在哪裡呢?我們要學習具體看比喻的內容,不能太過籠統。這些人應該不蠢,在香港,能夠買到一塊地的人應該都不算蠢吧,我想香港沒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買到一塊地。比喻中的人是否不想去筵席?他們不是不想去,不是找一個藉口不去。這個比喻裡面沒有講到這三個人的心不想去,而且他們也有一些實在的理由推辭,並不是捏造。那些人真的買了地,買了十隻牛,牛是值很多錢的。 (買牛是用來耕田的。用牛來耕田需要一個工具來輔助,牛就要背上這個工具來耕田,成雙成對地買牛是因為兩隻牛同時背上這個工具,較容易平衡,是較好的方法。如果想取得較好的平衡,就要兩隻牛的身型差不多。所以在買牛的時候,商人已經為你配對好兩隻身型相近的牛,方便買家。)可見這些人都是成功人士。

放棄參加筵席的主因-忙!

對買地那個人來說,為甚麼他那麼想馬上去看那塊地呢?因為他要去發展這塊地。如果那塊地是用來耕種,你要想一下種甚麼。如果要建房,就要去找人畫圖紙。在香港,如果你空置了土地一天,就已經不見很多錢了,是一個損失。甚至未買之前,人已經計劃好這塊地是用來耕田,還是建房。買牛都是一樣,你要飼養它們,也要為它們安排工作。

這裡我們要看清楚:是甚麼的絆腳石讓他們不能夠進入天國?你覺得這裡的情況像香港人的情況嗎?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忙碌,你邀請他們去教會,就說沒有空,用不同的藉口來推辭。例如:要照顧子女、打理家務、約了朋友…,非常忙碌,好像比喻中那些人一樣。他們不會說完全沒有心,不會完全不想去教會,他們都有興趣,但他們會說很忙。他們買完地,買完牛之後,當然會繼續買其他東西。

從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原則,而這個原則我們平時很少想,就是一個人不能進入天國,不是因為他犯了很多罪 (這個比喻從頭到尾都無提過犯罪的問題),而是因為那些人太忙,根本沒有時間。人的問題不是因為犯太多罪,而是因為太忙。

進天國是容易還是困難?

我們再看深入一點。從這個比喻中,進天國是容易還是困難呢?是容易,你肯去赴宴就可以了,是無條件,不需要收入場劵的。你去看戲,職員要收你票。但你去婚宴,別人送請柬給你,你就可以去了。那麼送禮呢?這只是中國人的文化,將送禮看得很重。以當時純樸的風俗,別人請你赴宴,你送禮純粹是一份心意。按你的能力,可以送多一點禮,也可以送少一點禮。當然,人要面子,每個人都想表現自己能力很好,就會送多一點禮。不過,主人家不會因為你送多一點禮,而請你去赴宴。所以基本上是毫無條件的,只要你肯去就可以。表面上真的很容易,主人已經預備了一切。現在雖然有酒家為主人預備,但主人家也要花很多功夫。主耶穌的時代是連酒家都沒有,主人家要自己找人幫手做預備工作 (例如:殺牛、殺羊、殺魚、預備酒、預備桌椅、預備助興節目)。客人不需要預備甚麼就可以去,沒有甚麼困難。

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但結果如何呢?被邀請的人有多少能夠參加呢?最初被邀請的人大部份都不去。18節告訴我們有多少人推辭?眾人,差不多等於全部 (雖然這並不是絕對性),很多人不能參加筵席。因此到了24節,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參加。比喻講了一件諷刺的事情,去赴宴是一件很簡單,無條件的事情,但到最後竟然沒有一個可以參加這個筵席,也就是神的國。所以你可以說進入天國很容易,但也可以說很困難。

不去筵席的人,原本是想去這個筵席的

為何他們不去筵席呢?是否他們不想去?他們未必不想去。我們先看第15節:「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

主耶穌在筵席的場合講了這個比喻,主耶穌喜歡利用當時的環境教導別人。當同席的一個人聽見主耶穌的話後,這個人就對主耶穌說:「在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這個人想不想去呢?這個人想去神國裡面吃飯。主耶穌這個比喻是對誰說呢?就是對這個同席的人說的 (當然也可以引申到其他人)。意思是:這個比喻就是回應他的這句話。因此不想去神國吃飯的人,和這個比喻是沒有關係。

但主耶穌對他說:想是沒有用。為何他們最後都是不能參加筵席呢?為何那麼巧合,所有人都不能參加筵席呢? (比喻中只舉了三個例子)這個人湊巧地買了地,那個人湊巧地買了牛,他們總是有事情在做。就算下一次宴席不是湊巧娶妻,也有可能是妻子懷孕了。

去筵席的代價

為何不能兩者兼顧?你娶了妻,你可以帶她去,她也要入天國。為何娶了妻就不能去宴席? (很多時候宴席都是邀請全家)。但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你不可以同時兩者兼得。

他要你看到,這三個人,甚至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一個選擇。他們最後選擇了另外一樣事物,而不是天國。所以這個比喻提到:進入天國是有條件的。當初我們想:去赴宴應該是無條件的,這只是一半正確。你去赴宴,沒人收你費用,也不一定要送禮。但比喻的另一角度是說明在時間上你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進入天國是有條件的,是要付出代價的。而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都要選擇。這樣就能夠瞭解為甚麼即使去赴筵席是無條件,而那些人又願意去,但他們還是去不了。內裡是有條件的,是要你付代價。所以,單單想去天國是不足夠,你要付起代價才行。

我們再看看為何比喻中的人是想去參加筵席。在第21節,我想你留意,那些人推辭說不能去,然後僕人就回來,告訴主人。主人有甚麼反應呢?主人很生氣。為甚麼主人會生氣?是因為那些人不賞臉?那麼這個主人是否很小氣啊?客人不來,只是因為有正經事要辦,主人就那麼生氣,連朋友都無法做,是否很小氣呢?這個比喻很特別,特別描寫主人動怒。這是重要的一點。在坐席之前,在第17節說:「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

當時預備宴席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及很多功夫,等主人準備好了,可以開席的時候,才叫賓客來的。留意,他是叫甚麼人來呢?所請的人,就是一早請了的 (16節),並且他們已經答應了。讓主人可以預備食物,酒宴,才叫賓客來,以免浪費食物。

比喻跟猶太人的關係

這個比喻是對以色列人/猶太人講,如果主耶穌是對外邦人說話,聖經會清楚記載的。這裡是講猶太人的情況。他們一早跟神立好了約。他們跟神說:我也要入天國。所以神去預備這個筵席。到筵席預備好的時候,那些人就說不去。那麼你說,主人怎可不動怒呢?你知不知預備一個筵席要多少材料呢?用多少的人力物力呢?這可是一個大筵席啊,要殺很多的牛,很多的羊,然後煮好,燒好,又預備麵,又要酒。

有人問:如果人預備筵席就很難,但神要預備筵席應該很容易才對啊?神要預備筵席有甚麼難?

筵席代表神的國。即是說那些人如果能夠入神的國,神要預備甚麼?要殺主耶穌,這是一個獻祭的概念。在舊約,獻祭要殺牛殺羊,在新約,獻祭就是殺主耶穌。如果只是殺羊,神可能覺得不算甚麼,但這個筵席可是要犧牲主耶穌的性命。但當主耶穌犧牲後,你才說:我不入天國了。你現在可以理解到神的忿怒了。所以最後這個救恩給了外邦人,特別21節說,到城裡的大街小巷,找其他人來,以免浪費這個救恩。以色列人正正浪費了這個救恩,這是比喻的深層意思。

進入天國是要付代價

我們要從猶太人身上學一個功課:為甚麼他們不能進入天國呢?猶太人想進入天國,甚至已經答應了神,所以神預備天國,藉主耶穌被殺,釘在十字架上,讓他們有這一條路徑可以進入天國。就好像15節那個人一樣,他都很開心,說將來進入到神的國就好了。耶穌提醒他,只是羡慕、嚮往神的國是不足夠的,甚至你口頭上說「我願意去,神你幫我預備吧」,都是無用的。問題是,你能否付上這個代價,就是這個比喻的重點,要付出一個相當程度的代價。

付代價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領查經,或者有人來教會的時候,聽道,聽神的事情,講主耶穌犧牲,或者是神國的美麗,神為我們預備復活,永恆的生命,很多人都會願意接受這些事物,甚至很多人洗禮。但問題是你肯不肯付這個代價?以前我在加拿大教會時,一到考試,教會就少了很多人。平時他們會來的,而他們都想進入天國,如果不想,平時這些學生都不會來吧。當去到要付代價的關口,很多人就會停在那個關口。或者另外有些人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工作令他不能來教會,那麼他又會離開教會了。

當兩件事有衝突的時候,很多人就不願意付上這個代價進天國。去赴筵席似乎不用付代價,但實際上你要付代價,代價就是田地、牛、家庭。不同的人需要付出不同的事物,但總有代價要付。對你來說,如果要追求神,有甚麼代價是最難付?

今生與來生

為甚麼進入天國要有條件呢?為甚麼不能兩全其美呢?我們藉此問題瞭解天國的性質。為甚麼不能既得田地、牛、妻子,同時又去到天國的筵席?為甚麼神要設計成這樣呢?為甚麼神想我們放棄一些事情呢?是否要表示對神的忠誠?這個答案只部份正確。正確的部份就是朋友之間都需要互相有忠誠,才不會是見利忘義的朋友。錯的部份就是,神好像因為要測試我們忠誠,故意設計成不能兩全其美的情況。

田地、牛、妻子,這些事情是今生的,去到來生就無田無地無妻子,因天國是屬於來生的,這是比喻的第二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進入天國是要付代價的,我們不是只問想不想進入天國,更要問代價,究竟這個代價是多少?究竟我們能否付得起?這裡有兩件事情:今生和來生的事情,人只可以二擇其一。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兩全其美,例如人可以娶兩個妻子 (視乎在甚麼地區,例如阿拉伯)。但今生和來生就不能兩者都要了。你想要哪一樣?即是說,如果你選擇將來,你就要犧牲今生。如果你選擇今生,你就要犧牲將來。

犧牲今生的意思,是到甚麼程度呢?完全視乎個別情況,所以在比喻中,每個人犧牲的事情都不同。要犧牲的事情在乎事情的發展,當一個人不看重今生的事物,就會主動放棄今生的事情。例如比喻中第一個人,如果他不看重今生的事情,他就不會去看那塊地,先不去投資,就會虧損了,會有所犧牲,但這不代表他會失去整塊地。或者比喻中的第二個人,買了一些牛,他都會有一段時間不能用那些牛。

代價不能量化

當中犧牲多少是很難計算得精準,因此犧牲今生很難用數量去描寫,不能說每人犧牲二十萬就可以入天國,那麼入天國就變成買位了。如果一個有錢人將重點放在來生,不在今生,他就要有所犧牲,至於他要犧牲多少,是你和我都不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是在乎環境因素。這世界是會變化的,所以不能如此死板規定。原則就是有所犧牲,要付代價。但代價不能用數字表達出來,只能用一個觀念表達出來。代價就是你在今生會有所損失。如果有任何人不想在今生有任何損失,當然他不能得到天國。

所以聽查經時,心態也是重要,就是你願意為了天國的緣故,去放低多少,犧牲多少。有人找到好工作時,就不再返教會,因為他不想有任何犧牲。如果無任何犧牲,他願意繼續返教會找神。但我們入天國,是需要面對一個選擇:到底你選擇來生,還是今生?哪一件事情對你來說更加重要?當有衝突的時候,你就要放棄一樣次要的東西,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每個人碰到的衝突都不同,所以代價不能以數量來表達,只能用原則性去表達。

那麼,這是否代表我不知道能否得救?不會,你會知道你是得救。因為代價雖不用外表去量度,但可以用內心去量度,我們不應該量度錢財,但可以量度我們的心態。

短暫與永恆

當我們掌握今生和來生的觀念後 (就是代表我們要面對選擇),我們可從另一角度看。今生是代表暫時的東西,來生代表永恆。所以選擇今生來生,等於選擇短暫還是永恆的事情。任何人都知道擁有這塊地是短暫,任何人都知道牛不能長命,你娶一個太太都是短暫的,世上沒有一件事能夠帶到將來的,但將來的事情是會永遠繼續下去。

我們為人的傾向是怎樣呢?是喜歡短暫,立即得到事物?還是喜歡永恆,不能立即得到事物?或許口裡可能說:傾向永恆,但真正做就可能是傾向短暫。那麼我們要好好學習真正喜歡永恆的事物了。為甚麼比喻中的人不能進入天國?不是因為他們犯了很多罪,而是他們選擇現在的事情,選擇暫時的事情高於永恆的事情,我們要學習有選擇永恆事情的心態。這是一個看見,能夠在心中看得見永恆的事情,看得見永恆的重要性,同時看得見短暫的事情是過眼雲煙。當一個人能夠有這樣的心態,他就自然走進一條正確的道路。

選擇短暫還是永恆這一步對於進入天國是很重要。一直以來,我都描寫天國的美麗,神的救恩有多好。但我也要告訴你進入天國的方法。如何才可以進入天國?你需要選擇哪一方面呢?這個選擇當然是由現在開始做。

當我們先求神的國,神是會照顧我們的

當我們放下今生的事情,神是會照顧我們。聖經給了我們一個應許,就是在馬太6章31-33節:「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你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可能你以前都看過這段經文,因為這段經文很出名。這段經文說明了好幾點,第一,在33節你有一個選擇,就是要求神的國 (留意你是需要求的),全心全意求神的國,將神的國放在優先的位置。其他的事情就變得次要了,要減少了,就會有所損失。

就像做生意一樣。如果你不將心投入到生意裡,就算你只是投入一半的心,也會做得沒有全心全意那麼好。你要追求神的國,就要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但另一方面,我們不需要憂慮。例如,將來父母會退休,我有沒有足夠能力供養他們呢?我有沒有能力供樓呢?不用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吃、喝、穿,這是不信神的人才會追求的。至於追求神的人,神是會照顧我們。這裡給我們一個平衡,我們去追求永恆的事情,天國的事情,來生的事情,那麼今生怎麼辦呢?不用擔心,神是會照顧我們。

要計算清楚

最後,我們看路加9章24-25節:「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

這裡有同一個原則和選擇:就是你想救你今生的生命,還是將來的生命?聖經告訴我們,我們只能選擇一樣。如果我們選擇保持今生的生命,我們必會失去將來的生命。如果我們追求將來的生命,那麼我們今生的生命必定有所損失。25節說:你要計算。你今生賺得很多的事物,你有樓,有車,有好的職業,有好的家庭,甚麼都很好,甚至全世界都給了你。但到最後,你要滅亡,你會失去你的生命。這樣對你有甚麼益處呢?這節經文教我們,當我們選擇今生或將來,我們當如何計算,我們要明白最需要關心的事情究竟是甚麼。

我們不能一腳踏兩船,這是十分重要。很多人都會想:我不怕,我先追求完今生的事,再追求天國。但比喻告訴我們這是不行的,你是自己騙自己,你一定要想清楚,你寧願選擇今生,還是選擇永恆。而25節是很有趣的:「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

留意聖經在用甚麼字眼,就是「賺」、「喪」、「賠」、「益處」,這是甚麼的字眼呢?這是一些商業字眼。你會發現聖經都會用商業字眼,為甚麼?世界上的人都要計算。聖經就提醒我們,你既然要賺,那麼你就從一個商業角度去計算清楚,無任何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不會在投資前先計算清楚。香港人有時就犯了這個毛病,有人在這個地方賺了一筆,被別人遊說之後,自己又去試下,結果虧了很多。聖經就跟我們說,不要衝動,要先計算清楚,要看看有甚麼「賺」。

我認識有個朋友的爸爸就是這樣。這個朋友經常問人借錢。我就問他:「你為甚麼經常問人借錢?」他就說要幫助爸爸。然後我就問:「難道你爸爸借了高利貸?」他說:「不是,因為我爸爸喜歡做生意。」而可惜的是他爸爸不懂得如何做生意,所以每一單生意都是虧本的,之後這個朋友就要幫他爸爸還債。所以喜歡做生意是沒用的,更需要留意「賺錢」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少,這樣我們才知道賺或虧的機會有多大。但有很多人就是沒有計算清楚,例如我的哥哥就是開店鋪做生意,但他的生意就沒有甚麼起色。

燙傷膏

到底做一份生意需要付出甚麼代價?有一次有些人去北京旅遊,其中有一天導遊帶他們去一些藥廠,他們買東西,那麼導遊就可以賺取傭金。去到藥廠就看見有些推銷員在推銷,他們的收入都不錯的,大概有幾千元的收入,這是不錯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做那份工作。他們是如何推銷呢?那一間藥廠是賣很靈驗的燙傷膏。那些女推銷員就拉高衣袖,用燒紅的鐵鉗,燙在自己的手臂上,你就會嗅到一陣燒烤味道。所以有些人不敢看,甚至說:好吧,我買了,你不用表演。但公司規定了,他們一定要做一次示範表演,然後就用燙傷膏搽傷口,很快就不痛,復原得很快。

你會做這份工作嗎?可能不想做。但實際上卻有人在做這份工,而且很多人做。這間藥廠有五十個推銷員,他們輪流做示範。這份工的收入是不錯,只要你願意在短時間內燙一個小範圍,就可以收工了,但你要計算,你賠上了甚麼。你要留意,他只是講燙幾下皮膚,最多只是賠上手臂,你都不願意。現在講要賠上你的性命。所以你要明白,到底你要賠上多少。當你做生意時,很多人去計算成本的時候,都沒有留意有兩個層面的成本。一個是明顯的成本,一個是隱藏的成本。如果你做快餐店,明顯的成本就是買物資的錢 (麵包,凳,風扇)。很多人覺得只要收入大過明顯成本,就有賺了。但他們沒有計算隱藏的成本,例如時間、精力和青春。沒錯,你可能賺到不少錢,但你付出了多少青春呢?甚至有人付出了家庭。為了工作,沒有時間打理家庭和享受家庭生活,沒有時間去栽培子女,甚至付出了健康 (腰痛,頸痛),還有人在做生意要承受心理壓力。

所以聖經跟我們說,我們要計算清楚成本,一定有東西要付出的。凡要救今生的生命,就會喪掉來生的生命;凡為主的緣故犧牲今生的生命,你會救到將來的生命。比喻帶給我們的資訊就是要選擇今生?還是來生?希望你可以思想清楚,去選擇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不至於做虧本生意。世界上給你的一切都是虧本生意。你想要樓?就花心血賺錢吧。你想要車?都可以。你想要高水準理想的工作都可以。甚麼都可以給你,但你知道是要付出代價的,最後,你不單要付出健康、青春、精神,甚至屬靈的生命都要付出,這就十分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