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管家的比喻

李馬可牧師主講

一位聰明的管家

讓我們先讀一遍今天要查考的經文,路加16章1-9節:「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作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的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說,一百簍油。管家說,拿你的賬快坐下寫五十。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賬寫八十。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我又告訴你們,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這個比喻的含義比較深,也比較難理解。你對這段經文有甚麼看法呢?經文中的管家私自減免別人欠他主人的債,他這麼做確實會令主人損失不少。但比喻中的主人反倒稱他做事聰明,雖然要蒙受損失,但因對方手段高明,也令主人只能夠心服口服。

這聰明管家懂得為將來打算

為甚麼主人會稱讚那管家聰明呢?他聰明的地方在哪裡呢?他減免別人欠主人的債,是不是怕他們沒有償還的能力,一心想幫他們呢?不是的,因這對管家自己沒有好處。那麼,管家這樣做的目的是甚麼呢?經文第4節有說明:「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管家減免他們債務的目的是為了收買人心,等主人把他辭退後,將來會有人為了報恩而願意收留他。管家將欠一百簍油的改為欠五十簍,實在不少。你可以想像一下,若有人欠你主人一百萬,現在你將它改為欠五十萬,免去了他一半的債,那些欠債的人當然會對你不勝感激,就算將來要請你吃大餐也完全沒有問題。因此,管家這樣做並不是怕他們無力還債,而是抱著「我對人好,別人自然會對我好」的心態,藉此為自己的將來鋪路。

因此,主人稱讚他聰明,原因是管家懂得用他主人的錢來為自己的將來鋪路。否則,當主人把他辭退之後,他可以做甚麼呢?去當鋤地工人嗎?想必會相當辛苦,當乞丐討飯就更不用說了。他懂得這樣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你覺得這管家聰明嗎?

但他這樣做會否得不償失?雖然可以收買人心,但另一方面,他的做法似乎會讓人覺得他沒有做好管家的本份,令人覺得他不誠實,將來別人怎麼會再聘請他作管家呢?他以後想再找到管家的工作也會很困難吧?

但其實他這樣免去他們一半的債,下半生都可以無憂,不用做管家了。因為在以前的社會,這免去的債是很龐大的數字。若將它轉換成為現在的單位,一百簍油是多少呢?一百簍油大約等於四千公升。一瓶可樂大約有一公升,四千公升的油即等於四千瓶可樂的數量,如果以橄欖油的產量作為計算單位,四千公升是當時一個橄欖園一年的產量。在現今的社會一瓶油的價錢也不少,更何況在以前的時代,資源比現在更少,更珍貴,因此油的價值相對也更高。管家現在免去他一半的債,他只需要償還二千公升的油,你可以想像那數目是多麼龐大,這些都是做生意買賣才可以欠下的數量,並非一個人隨便向鄰舍借的數量,可見主人與欠債的人是有生意來往的。

那麼一百石麥子又是多少呢?若將它轉換成為現在的單位,一百石麥子大概相等於四萬公升的麥子。管家卻說:「拿你的賬快坐下寫八十。」 (路16:7)免去了大約百分之二十的欠債,即欠債的人只需要還三萬二千公升麥子就可以了。

從這兩個例子可見,欠債的數目都非常大。而從第5節可見,有很多人欠他主人的債,不僅僅是經文舉例的兩人。這主人應該很富有,因此才需要管家來幫忙管理財物。管家將他們一個一個地叫來,減免他們的欠債,你可想而知,被他免去的債務總量有多大。因此,他將來根本不用再找工作,也不用為將來的生活擔憂。他為自己的將來鋪路到一個程度,是以後都不用再作工了。因此他這樣做並不是想「東家不打,打西家」,等主人把他辭退之後,就轉去那些欠債的人家裡做管家。不,他這樣做是為了可以完全免去將來工作的需要。

而事實上,即使他想再找管家的工作,也是相當困難。經文的第2節說:「因為他浪費主人的財物」,所以主人才想解僱他。也就是說,他早已經得了個壞名聲,不會再有人想找他做管家的工作。而且他並不是自己辭職,而是被主人解僱,被解僱的人是很難再找工作的,以前的社會比現在小很多,在很短的時間內,全城的人都會知道他因為浪費主人的財物而被主人解僱的消息,他是不可能再找到管家的工作了。但又不可以做乞丐,又不可以去鋤地,他還能做甚麼呢?因此,對他來說被主人解僱是死路一條。幸好的是他夠聰明,懂得為將來去打算,即使之後要被主人解僱也不怕了,因為他一生都不用再愁衣食。你說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管家免去的只是利息

那為何這位管家少收債款,主人也不作聲呢?主人應該可以去告發他捉他坐牢,為甚麼主人會容許管家這樣做,而不用他賠償損失呢?這與當時的法律有關,而聖經是一本關於律法的書籍,當中所記載的事都十分嚴謹。經文告訴我們,那原本欠一百簍油的,管家免去了他多少油呢?免去了一半。那麼對欠麥子的人呢?免去了約百分之二十。為甚麼一個可以免去一半,而另一個卻只免去約百分之二十的債呢?為甚麼不是兩個人都免去一半呢?為何管家會這麼厚此薄彼呢?

他是不是根據他們的還款能力,來衡量免去他們多少的債呢?因管家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施恩惠給他們,以致他們願意在他被解僱之後接待他,因此,他不會理會對方有沒有還債的能力,因為就算對方能夠償還,他也願意免對方的債,因將來對方會對他好的。相反,若知道對方沒有還款能力,他就更加不會減去對方的債,因為對方將來也沒有能力報答他。

既然管家的目的是想施恩給他們,那麼為何不免去他們全部的債呢?他們將來豈不會對他更好嗎?如果免去他們全部的債,他們簡直會視他為再生父母,為甚麼不免去全部?他並不需要顧慮到主人的利益,反正主人都打算解僱他,主人的生死與他毫不相干,那麼為甚麼不免去他們全部的債呢?

要理解這問題,我們要先瞭解一些關於當時做生意的背景資料。為甚麼管家會這樣做呢?為甚麼欠油的和欠麥子的減免會有這樣的差距呢?這是與當時的利息制度有關。在主耶穌的時代,借油和借麥子的利息是不同的。借油的利息是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說如果你借十公升油,將來就要償還二十公升油,而借麥子的利息只是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當你瞭解他們這個制度,你就會明白這管家實際上是免去了他們的利息而已。

那原本借五十簍油的,雖然應該償還一百簍油,但免去了利息之後,現在只需要還五十簍油就可以了。即是說他們現在只需要還本金,而不需要還利息。同樣地,經文記載那欠麥子的人要償還一百石麥子,他原本應該是借了八十升麥子,因此,在還債時要額外多還二十升麥子作為利息,即他借麥子的利息大約是百分之二十五。從這個背景資料可見,管家是在免去他們的利息而非本金。

為甚麼借油與借麥子的利息會不相同?因為油比較容易瞞騙人。以當時的科技,要檢驗流質的物體是否純正會比較困難,就算有人在其中混雜了其他液體也很難被發現。例如在油裡面加了水也不容易被發現,因為油比水輕,水會沉在下面,而油會浮在上面。所以借油的風險相對會比較高,利息自然也會比較重。因此,在當時的社會,所有液體的貨品,譬如酒和油,它們的利息相對會高一點。而像麥子這一類較容易檢查的固體物品,只要拆開拿去檢驗,憑肉眼就可以檢查到麥子中有沒有混雜了其他的東西,因此風險相對比較低。

管家在法律上無可指摘的情況下為將來打算

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便更加可以看出這位管家的智慧,真的很厲害。

他只免去欠債人的利息,不免去本金,因為本金需要交還給主人。當初主人請他管理自己的生意,將各樣的貨品,例如:油和麥子交給管家,管家的任務就是要利用這些貨物來做生意賺錢。如果管家可以賺到錢,主人固然非常高興,甚至可能會獎賞他。但即使最後賺不到錢,主人也不能夠控告他,因為請管家來管理財物,沒保證一定可以賺到錢的。因此,管家現在只要告訴主人他賺不到錢,然後將本金歸還便可以了。他沒有虧損本金,便可以向主人交帳。

可見,他這樣做既可以使自己得益,又沒有觸犯法律,就算主人想告他也不會有證據,因為那些欠債的人不會出來指證他,主人想告也告不了。這位管家真的十分聰明,怪不得連主人都不得不稱讚他作事聰明。除非他不能將本金歸還主人,主人才可以送他去坐牢。但現在他只要說一句:「沒有人來借貸。」接著將欠單毀屍滅跡就可以了,主人不會有任何證據。可見管家一方面可以收買人心,討好別人,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但又不會去到一個地步觸犯法律。他的聰明之處就是既可以為自己的將來鋪路,但又在所做的事上無可指摘,別人告不了他。

管家的聰明之處-慷他人之慨來為自己鋪路

我們可以從這位聰明的管家身上學習到甚麼功課呢?世界上很多人都懂得為將來作打算,這位管家也不例外。但這管家的聰明之處,就是他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的將來鋪路,正所謂慷他人之慨。如果他用的是自己的錢,叫別人將來接濟你,那麼他實際上並沒有賺到甚麼。但現在他一毛錢也不用付,卻得到了許多的好處,這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聰明。

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個比喻中的原則,但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呢?我們可怎樣應用這比喻呢?我們要怎樣學習這管家的聰明呢?這位管家懂得為將來鋪路,將來是指甚麼時候?將來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的生命過去之後。那麼實際上我們該如何應用這個原則呢?如何像他慷他人之慨來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譬如說,我們在銀行工作的,就應該將銀行裡的錢派給別人?如果老闆給我們別墅居住,我們就該招呼朋友來住宿?是不是要這樣做呢?這段經文好像很難應用,我們該如何應用這段經文呢?

讓我們一步步地瞭解更多關於該如何去應用這個原則。管家代表誰呢?代表我們。主人又代表誰呢?是否代表神?經文的第2節說主人與管家的關係不太好,所以主人才會想將他解僱。如果比喻中的主人是代表神,那麼經文的意思就是我們與神的關係不好,以致神想解僱我們。如果神想解僱我們,那麼問題就大了,將來甚麼地方都不用去,聖經又怎麼會要我們學那管家呢?因此,比喻中的主人應該不是代表神。那麼主人是代表誰?

我們現在是這世界的管家

在比喻中管家與主人的關係不好,很快就會被辭退。我們現在每天為誰工作?而又很快會被解僱呢?現在你們是在為誰工作呢?世界上有些人在為政府工作,有些人為私人公司或機構工作,而作為學生的就是為讀書而努力,但不管是為了誰,政府也好,公司也好,這些機構都屬於同一個主人,都是屬於這世界的運作系統之一。我們每一個人,包括你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全部都是在為這世界打工,也就是說,主人在這裡是代表這個世界。

那麼,我們快要被這世界解僱又是甚麼意思呢?你甚麼時候才不用再為這世界打工?我們來讀一下路加16章9節,說:「我又告訴你們,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錢財在甚麼時候才會沒有用處呢?我們每個人都在為這世界打工,但在不久之後這一切都要結束,因我們都需要離開這個世界,到時候錢財就毫無用處了。不管你是大財主也好,或是在街邊討飯的乞丐也好,結局也是一樣,所有的錢財都將變成廢紙,全部都沒有用,我們卻要進去一個永存的世界裡。這個比喻是在告訴我們這個關鍵:我們每個人的狀況,便是都快要離開世界這個主人。

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就能夠明白我們在世上的身分是一名管家。管家的身份是怎樣的呢?對管家來說,那些油、麥子和錢都不是屬於他的,但他可以決定怎樣運用這些東西,想借給誰就借給誰,要免你五十就免五十,他可以隨意作決定。這就是那微妙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像一個管家與主人的關係。事實上,在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不管是一層樓,一架汽車,或者是幾百萬元也好,都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我們只不過暫時擁有管理權和使用權。當時候到了,主人說:要換另外一個管家,要辭退你,這一切你得交還給這世界。

世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屬於我們

從這個比喻我們可以瞭解到很重要的一點: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在世界的角色就好像在銀行工作的員工,當客人來提款或存款,他就在櫃檯上為客人數錢,每一天經過他手的錢可能有一千萬。他每天能夠接觸的錢很多,甚至可以將那些錢拿來拿去,但那些錢卻不是真正屬於他的,而是屬於客戶的,他們只是將錢交給他暫時託管,下班的時間一到,他就得放下所有的錢,將它們全都放進庫房裡。

要掌握「我們在世上只是管家」這觀念是相當重要的。而人愚蠢的地方,就是想將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當主人要將一切收回時,很多人都十分痛苦,要生要死的,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這是因為他們都不掌握這一點,一直以為自己在這世界裡面花費了很多心機,用了很多時間去爭取的東西,例如:學位、產業等等,全部都是自己擁有的,是屬於自己的。但事實上,他們不明白這些東西只不過是暫時交給他們管理而已,當主人說要收回,隨時都可以收回去,甚至連你的性命也可以隨時收回去,因連你的性命也不是真正掌握在你的手裡。但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一個做管家的心態。因此,到了主人要收回一切的時候,他們就很錯愕,甚至要生要死,因為他們都還未弄清楚自己的身分。

若我們清楚明白到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永恆的,不是永恆就是暫時的,即所有交到你手的東西都只是暫時交給你打理,我們只是個管家,那麼你就會曉得,將來每一件東西都要交出來,還給這世界,沒有一樣會例外。甚至是家庭也要交出來,很多人都以為子女、丈夫、妻子是屬於自己的產業,但事實上,這些人也是交給我們暫時託管,不是屬於我們的,時候一到,家人也是會離世的。正因為他們不明白這個原則,所以當家人要離世的時候,他們就很傷心,很痛苦,呼天搶地的,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有一個不正確的心態,以為家人是可以永遠擁有的,現在他們離世就等於損失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有些東西從生命中被拿去了,人的愚蠢就在這裡。但如果我們清楚自己只不過是一名管家,一切的東西也不是屬於我們的,那麼,當我們要失去他們的時候,便不會感到那麼痛苦了。

神在將來賜給我們的才是永恆的

讓我們來讀一下路加16章12節說:「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這節經文道出了兩種東西,一種是屬於別人的,一種是屬於自己的。我們今生的身份只是一個管家,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屬於別人的,我們只不過是暫時代管一會而已。但如果我們在所託管的事情上忠心,將來神就會把真正永恆的東西賜給我們,那些東西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不會再被收回去。

現在的東西是短暫的,即不是真正屬於你的,你只是暫時管理一下而已。情況就好像我借你一台錄音機兩個星期,你可以將錄音機拿走,但兩個星期後就要還給我,因為它並不是真的屬於你的,你只是暫時管理著它,在這兩個星期之內,你喜歡怎樣使用它都可以,只要合理地使用它就行了。你選擇將它放在一邊也好,又或者用來聽錄音,甚至借給別人也可以,隨便你,但兩個星期之後,我就要取回它,而你也必須將它還給我。

但將來所得的都可以去到永恆,那時候我們所得到的就不再是短暫的。這就是今生和將來一個很大的分別。今生所有得的東西全都是短暫的,而將來神若賜給我們,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短暫的,而是永恆的。因將來一切的東西都是永恆的,也包括將來的生命都是永恆的,而現在的生命是短暫的。

但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因此,當神要收回我們的生命時,有些人會泣不成聲,埋怨著說:「為甚麼要我離開?為甚麼我會得了癌症?為甚麼會有這些事發生呢?」但我們要明白今生的生命只是暫時交給你託管,並不是已經賜給了我們。今生生命的長短是在乎主人的心意是怎樣,他讓我們管十年就十年,二十年就二十年,管理完了,到了要收回的時候就收回,要解僱的時候就解僱,而將來如果神再賜給我們生命,那生命才是永恆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切勿想將今生託管的東西據為己有

但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個觀念,他們以為自己在今生已經擁有了很多,例如擁有一個家庭。很多人認為子女是屬於他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到生命要結束的時候,該離開的就要離開,不可以阻止,你若能夠掌握到這個觀念的話,到那時就沒有甚麼痛苦了。當然,我們是管家,也當盡心盡力地照顧兒女,盡力去養大他們,但我們要清楚知道,他們的生命不屬於我們的,而是屬於神的,我們只是他們生命的管家而非主人。

作管家的為甚麼會痛苦呢?當他管理主人的財物去到一個地步開始有貪心,想將它們據為己有,從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痛苦的路程。若我們的心態沒有想將這些據為己有,便不會有這愚蠢做法,因為這是很痛苦的,到最後他才發現他需要放下一切,要將一切交還給主人。

從這比喻可見主耶穌的智慧真的很高超,令人驚奇。他能用一個地上的事情來比喻一個更遠、更闊的屬靈觀念,而在當中的平衡卻十分清晰。就好像你們當中作工的,若你現在簽下的工作合同只剩下半年,你知道合約到期之後你一定要離開,你不會想:現在的工作很好的,無論怎樣我都不會離開,不會再找別的工作。你若是這樣想的話,就是在作繭自縛,會十分痛苦。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最終要離開這個世界,為甚麼還要死命地將它留住呢?這只是在徒然增添自己的痛苦而已,因為你知道你是沒有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主耶穌就是用這個比喻帶我們去明白這個觀念。

所以,這比喻帶出來的第一點就是關於我們與主人的關係。我們是一個管家,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交給我們暫時託管,並不是真正屬於我們,千萬不要有一個心態想將它們據為己有。

要將今生短暫的東西轉換成將來有用的東西

當然,這個比喻並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可以繼續看深入一點,再多瞭解一下這位管家聰明的地方。

這個管家還有甚麼聰明的地方,讓我們可以去效法他呢?他的聰明之處就是他不需要用自己的東西,就可以為將來打算。每個想為自己將來打算的人,現在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這個比喻告訴我們,你實際上不需要付出甚麼代價,只要你夠聰明就可以了,你一點東西都不用失去的。

我們實際上該如何去應用這個原則呢?將我們代入這個比喻中,我們最終都要離開這個世界,因此,我們每個人也要為將來打算,但該如何為將來打算呢?試想如果這個管家是愚蠢的話,當他知道主人要解僱他,他會怎樣做呢?他會老老實實地去收取所有的欠債,若欠一百簍油的就收回一百簍油,將所有的欠債通通收回來,最後全歸主人所有,接下來就等待主人把他解僱,將他踼出門口,自己卻一分錢都賺不到,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就是最愚蠢的。

而這管家聰明的地方,就是他懂得將現在有的東西,轉換成為將來的東西。剛才我們說過,現在的東西是短暫的,即使你再怎麼努力想將它們留住都沒用,始終都會失去。但如果你能夠像這管家一樣聰明的話,就可以把現在短暫的東西,轉換成在將來有用的東西。

情況就好像以前日本人佔領香港的時候,發行了很多軍票。聰明的人就會曉得戰事終有一天會結束,懂得把握時機,用這些軍票換取其他東西,不管是黃金或其他有價值的貨品,如枱、椅子、食物等等,總之將所有的軍票都換過來,花盡它。到軍票無用的時候,你早就已經將它們轉換成有用的東西了。

最後笑的人才是贏家

這個轉換的觀念是十分重要的。聰明的人就懂得用今生的東西,轉換成為對來生有用的東西。但愚蠢的人就只會抓緊今生的東西,不肯放手,他們會想:明明欠一百石麥子,要免去五十,不就要虧損很多錢嗎?因此,不管怎樣都不想放手。

很多人會選擇用盡他們的一生去換取今生的東西,例如:移民外國或買一層樓,這是很短視的。而為甚麼他們會作這樣的選擇呢?事實上,在所有選擇中只有聰明和愚蠢之分,而智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素及具體的表現方式,便是有遠見。去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智慧,就是要看那個人看事物有沒有遠見。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必定是個有遠見的人,而愚蠢的人不會覺自己是愚蠢的,他們會以為自己十分聰明,但他們的聰明只是聰明在這幾年,但過幾年後才知自己愚蠢。故真正聰明的人,是在乎你的遠見有多少。

英文有一句俗語說“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意思是:誰最後笑的才是贏家。就如玩紙牌,你開始時氣勢如虹笑得很開心,怎知對方之後有更利害的牌追上並且贏了。可見最後贏出及笑的才是真正的贏家,太快笑是沒有用的。正如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覺得基督徒很愚蠢,要放棄那麼多東西去跟隨神,甚麼東西都不追求,將全副精神放在傳福音的工作上,不像他們可以好好地享受這個世界,有大房子、有很多物質享受,又可以環遊世界。他們會認為基督徒很傻,覺得自己很聰明,可以在有生之年吃喝快樂,現在笑得很開心。但這個比喻告訴我們,誰才是真正的聰明呢?可以最後笑的人才是真正聰明,到那時候他們便發現自己要哭了。

不錯的,他們現在可以用生命在今生換取很多東西,但當他們要失去這些東西時,連他們所付出的時間也隨之而失去,那時候他們便會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因此,評估那選擇是聰明或愚蠢是可以很客觀,而評估的關鍵便是時間。有些人現在笑,現在聰明,但將來卻要哭,變成了愚蠢的,所以是在乎你多有遠見。

選擇要今生?還是用今生換來生?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喜好和選擇。好像有人會選擇喝百事可樂,有人選擇喝可口可樂,這只是因為口味上各有不同。但選擇今生還是來生是在乎你有多少遠見,你喜歡選今生而不選擇來生的生命,原因是你沒有遠見,只著眼於現在,但到主耶穌回來的時候,一切都自有分曉,到時候便可肯定你必定會哀哭切齒了。

聰明的人就會有遠見,看到今生事物的短暫,懂得用今生換取將來的生命;而愚蠢的人就只著眼於今生的事情。這就好像學生讀書,當一些學生很努力地讀書,懶惰的學生就會取笑他們說:「讀甚麼書呢?不如去打球、去打遊戲機更好呢!」懶惰的學生會覺得現在很好,很開心,但到了將來要出來找工作時,沒有人聘請他,他就會知道自己當初的愚昧,到時候他們就笑不出來反而想哭了。故此,這原則是一樣的,最後笑的才是真笑,而最後哭的才是真的要哭,但往往到了最後想要後悔也已經太遲了。因此,選擇要今生還是來生,並不是單純地作了一個選擇這麼簡單,而是因為他沒有這份遠見,因此才作了一個這麼愚蠢的選擇。

用今生所有的去結永恆的果子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轉換呢?又要將甚麼轉換成甚麼呢?就是要把現在有的東西,轉換成為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在比喻中,管家把油和麥子轉換成別人對他的感激,這些東西他最終都要交還給主人,但別人對他的感激卻可以去到將來。當他失去了管家的工作,離開了主人,就好像我們離開了這世界之後,那些受了恩惠的人依然會心存感激,這就是如何用今生的事物轉換成將來的事物。

當然,這也需要在合理和合法的原則下去做,即使在比喻裡面也一樣,你只可以運用你作為管家能夠擁有的權力去處理事情,總不能夠連本金都虧損。我們也不能用所有的工作時間去傳福音,但照樣支取薪金,這樣做可能連工作都會失去。因此,我們需要在合理和合法的情況下,用盡今生所有的東西來為將來打算。

那麼實際上要做甚麼呢?要怎樣為將來的生命打算呢?在這比喻裡很難具體一一寫出來,但實際上的重點便是結交朋友。這裡說的,當然是結交來生的朋友-即是領人歸主,使他們可進天國,然後就如路加16章9節提到「他們會接我們到永恆的帳棚裡去」。但先決條件是他們要入到這帳棚才可,這便是比喻的重點。因此,為將來打算是甚麼意思呢?當中最重要的是將福音和生命帶給更多的人,以致他們會對我們心存感激,將來可接我們到永恆帳棚裡。而這就是在聖經裡面結果子的意思,將來我們要入到天國,便要結果子。聖經吩咐我們要結果子,而這些果子就是我們入天國的見證。若我們沒有結果子,到時神便會問怎麼接你進來呢?故結果子便是成為我們可以進天國的因素。

所以我們便要把握今生的時間去結果子。但要結果子,去傳福音,是需要動用今生的資源,例如:時間、精神、體力、金錢等等,不是坐著不動就可以結到果子。你要記著這比喻一個重點,便是管家其實沒有失去甚麼,因為那一切根本不屬於他。故我們也要看到這些用來結果子的東西一樣都不是屬於我們的。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犧牲甚麼,因為這些東西我們遲早也要失去,遲早也會變得沒有價值。因此,就在它們失去價值之前,趁著還能使用它們的時候,就將它們通通轉換為將來有用的東西。就好像之前提過的日本軍票一樣,能轉到五百塊就有五百塊,能轉到一百塊就有一百塊,到最後我最少擁有一百塊,但那些沒有去轉換的,最後只好拿著一迭已經作廢了的軍票!我之前去緬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經驗,在臨走之前就趕緊將所有剩餘的緬甸幣兌換為美金,因為知道自己將要離開,留下這些緬甸幣到香港一點用處也沒有。

因此,如果你是聰明的話,就應合法和合理地,將一些快要失去價值的東西,轉換為對你將來有益處的東西。但如果你是愚蠢的話,不會明白這個原則,以為窮一生之力便可以得到很多東西,但你看不見到最後你還是要將它們通通放下,不能將它們帶走,到時候就人財兩空,那時候愚蠢便會顯露出來,也會感到傷心和失敗。人為甚麼會看不到不能帶走今生的東西呢?而如果只是明白甚麼也帶不走也不夠,因這個比喻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秘訣-我們可以將這些會過去的東西轉換過來,用今生換來生。

轉換得愈多,將來神的賞賜也愈大

以前在外國有一個電視台的遊戲節目,他們會請一群人上節目去比賽。每位參賽者會首先得到十萬元的現金,他們需要在遊戲開始後的24小時之內,比賽如何用盡那十萬元。他們要想辦法在合理的情況下使用這筆錢,電視台也定下了一些規範去限制參加者用錢的方式:他們當然不可以用這些錢來賭錢,亦不可以亂用這筆錢,譬如說買一輛汽車,因為價錢太貴了,若買一輛車都可用盡了十萬元;但平常去超級市場買東西或乘坐交通公具…這些服務性的消費,他們就可以用這筆錢。當24小時過去了,花錢得最多的就是贏家,你在遊戲中使用了多少錢,最後就可以得到多少的獎金,也就是說你用的錢少,你可以得到的獎金亦會少。

這個遊戲與我們今天講的原則也十分相似,我們在今生花費了多少去建立永恆的事物,將來神在永恆裡面也會賞賜我們多少,甚至會加倍地賞賜我們。相反的,那些沒有遠見的人,會不捨得犧牲今生的生命。就好像在遊戲裡面,有些人就算你給他錢,他也不捨得用,但時間一到,不管你手上那十萬元最後剩下多少,也需要交出來,而我們也要將今生所有的都還給主人,到時候就甚麼都沒有了,而最後我們可以得到的獎金亦會很少。

從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到了幾個重點。首先,在今生我們只是一個管家,我們有的東西其實並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們只是暫時管理這些東西,千萬不要想將這些東西據為己有,因為時候一到,這一切都要被收去,不願意放手只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痛苦。

而從積極方面去看,我們作為管家,明知道將會失去今生的一切,就當趁著還是管家的身份,將這些將要失去的東西,轉換成為將來有用的東西。而這方面是沒有限制的,你轉換得愈多,你在將來可以得到的獎賞就會愈多,即那些永恆的事物,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也會愈多。

到內地去傳福音的例子

就以我為例,我之前曾在國內教書和傳福音,在那邊教書,我每個月的薪金約有五百元,用作日常生活和交租,每個月僅僅夠用。我在那裡傳福音總共有一年多至兩年的時間,那時候我對來聽查經的福音對象說:「當我坐下來計算一下,我發覺我到這裡來將福音傳給你,總共花費了一百萬元。」

我以前是在中學裡面教書的,中學老師每個月的薪金約有二萬至三萬元;而我太太以前是在中文大學裡面做研究員,若她能做到現在,每月的工資也約有兩至三萬元。若將我倆的工資加起來,每月的總收入約有五至六萬元,而一年的工資就有六十萬,我們去了國內共兩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一共放棄了一百萬元的工資。

雖然放棄了這些工資,但如果可以帶領到別人去認識神,使他們有機會入天國,將來他們都會成為接我們到天國的果子。表面上看起來,失去了一百萬好像很可惜,一百萬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但要記住,這些東西都不是屬於我們的。在比喻中那位聰明的管家就是明白到這一點,他只是在用別人的東西,並沒有任何的虧損,那些東西都是屬於這個世界的,我不可能將它們帶走,就算是一百萬也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就算你說可以用這些錢財來享受生活,但這樣做真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分別嗎?我們平常吃便宜的或貴的食物,其實都是差不多的食物,如大家都是魚、肉等,分別的只是餐廳環境、服務不同。這值得我們付出生命去換取嗎?而且這些都不是真正可以存到永恆的東西。

因此,我不覺得自己損失了甚麼,因為那些東西都不是真正屬於我的,是屬於這個世界的。但如果我能夠用它們來換取永恆裡面的果子,那些果子就真的永遠屬於我。我若能夠帶領他們信主,使他們將來可以進入天國,有永恆的生命,他們將會永遠感激我。而我也會因為他們的緣故,能夠結果子,將來可以進入天國。這就是從今天的比喻帶出來的一個很實際的原則。我們都要學這位管家的聰明,可以有這個眼光,看到永恆的重要性,並懂得善用今生的生命,為將來的生命去打算和鋪路。